11月11日,第二屆中國與“一帶一路”發展治理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商學院舉行。本次會議是由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一帶一路泛區域發展與合作專業委員會主辦,由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承辦,來自國內外的50多位專家、學者、學生參加會議。
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院長茆訓誠、社科處副處長公磊在歡迎致辭中指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項重要的治國理政新舉措,如今已受到了國內外廣泛認同與接受。本屆會議的主題與上一屆會議一脈相承,那就是從理論、實踐、國內、國外等多個角度,對中國推動經濟發展治理經驗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借鑒和啟示進行連續和深入的討論。他們期待來自國內、國外的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發展治理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并預祝會議取得成功。
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會長張幼文研究員在“‘一帶一路’平臺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題發言中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非常豐富和深刻的內涵。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自由貿易區意義也不是一種對外援助,而是中國所倡導的共同發展的機制和平臺,它不是基于協議、承諾而是基于共商和共識,它賴以運行的是項目合作而不是組織建構。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徐康寧教授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前景與‘一帶一路’新謀劃”的主題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自2007年以來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復蘇,但這場復蘇難以通向持續的繁榮,其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存在著重大結構性矛盾。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程大中教授在“全球價值鏈分工與中國的區域主義戰略”的主題報告中認為,全球價值鏈分工是目前客觀存在的新型國際分工模式,但國內對全球價值鏈的概念、理念與知識以及產業安全性等卻普遍缺乏認識。他認為,相對于中國跟高收入發達經濟體的關系而言,中國與“一帶一路”經濟體的價值鏈關聯關系非常弱。
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趙紅軍教授在“‘一帶一路’對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機遇”的發言中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所隱含的深刻發展與治理層面的內涵首先要深刻理解。他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十八大以來實施的自貿區戰略、城市群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等等串聯起來,這必然會給中國國內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帶來嶄新局面。他結合江蘇、浙江、重慶、上海、中西部地區過去幾年積極探索的經驗,認為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將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
土耳其Dokuz Eylul大學商學院Kirkula Berna教授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在中東和北非產生影響”的發言中認為,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GDP增長。目前,中東和北非地區應該成為中國“一帶一路”投資的重點,原因是主要發達國家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在降低。中國所謂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應該同時推進,但在推進的過程中,這些地區還存在著教育、基礎設施、安全、宗教等問題。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宏觀與戰略所所長王瑩教授,在“保險業服務‘一帶一路’的現實機遇、風險校準與路徑選擇”的發言中認為,“一帶一路”提出的四年是中國保險業迅速發展的四年。她分別結合“五通”中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談了“一帶一路”給中國保險業所帶來的巨大歷史性機遇,因為“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及的很多經濟財產和金融風險都可以通過保險來對沖。
在接下來的學術報告中,來自國內的學者還就“一帶一路”對發展中國家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討論。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張震副教授認為,“一帶一路”地區人民幣的區域國際化可以逐步提上議事日程。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榮健欣認為,“一帶一路”地區的族群分割、各國不同的偏好等值得我國政府和企業的注意。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史龍祥教授發現,中國上市公司對“一帶一路”區域的OFDI具有明顯的出口創造效應,且在基礎設施類投資類以及國有企業投資方面的出口創造效應更為顯著。他建議,以基礎設施和大宗商品生產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可以盡快啟動直接投資。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的石文龍教授認為,人類共同利益是當代國際法的新發展,是對國際法原則和規則的補充與完善,反映了國際法的未來走向與最終目的。
中國發展經驗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啟示還吸引了國內高校研究生的關注。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的碩士研究生黃慧華、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研究生陳健、中央財大蒙思承博士生、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的研究生魏莉、天津商業大學袁曉輝等也基于實證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此外,還有不少外國留學生對這一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來自蒙古國的Shagai、來自老撾的Shouako、來自南蘇丹的Deng Kuany Wel等分別討論了蒙古、老撾和馬拉維和尼泊爾這樣的內陸國家從中國改革開放中所學習到的經驗。來自德國的Victor和來自法國的Piotr和Saim、來自墨西哥的Francisco和Daniel等分別討論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東盟、東歐和印度的關系問題。他們認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開放、共享的倡議,沿線國家應該積極接入。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對這些國家啟示很大。各自國家應該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加強與中國的緊密聯系,探索出有利于他們國家發展的新道路。
(供稿、攝影:商學院 作者:劉艷萍、陶欣潔、黃丹煌 編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