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教授Michel CHE
主講:Michel CHE 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時間:2015年9月17日13:30
地點:徐匯校區化學實驗樓126室
主辦單位: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主講人簡介:
Michel Che教授是法國巴黎第六大學講座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著名的催化科學家,曾先后任歐洲催化學會主席、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等職。Michel Che是界面配位化學領域的先驅者,通過對多相催化各個復雜過程中宏觀與微觀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為搭建分子化學與固態化學之間的橋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率先為多相催化過程創立了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為界面配位化學領域的創立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研究成果已在“Chem. Review”、“J.Am.Chem.Soc”、“Angew. Chemie Int. Ed.”、“Chem. Comm.”、“J. Phys. Chem.”、“J. Catal.”、“Langmuir” 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500余篇。曾任Angew. Chemie Int. Ed. 和 J.Catal.副主編,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編委;多年來,一直從事“物理化學”和“光催化”的教學。Michel Che 教授現任法國化學會秘書長,曾獲得中科院2009年國際科技合作獎獲獎者、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主題:The potential of emptiness in catalytic chemistry
主講:Michel CHE 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時間:2015年9月17日13:30
地點:徐匯校區化學實驗樓126室
主辦單位: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主講人簡介:
Michel Che教授是法國巴黎第六大學講座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著名的催化科學家,曾先后任歐洲催化學會主席、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等職。Michel Che是界面配位化學領域的先驅者,通過對多相催化各個復雜過程中宏觀與微觀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為搭建分子化學與固態化學之間的橋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率先為多相催化過程創立了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為界面配位化學領域的創立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研究成果已在“Chem. Review”、“J.Am.Chem.Soc”、“Angew. Chemie Int. Ed.”、“Chem. Comm.”、“J. Phys. Chem.”、“J. Catal.”、“Langmuir” 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500余篇。曾任Angew. Chemie Int. Ed. 和 J.Catal.副主編,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編委;多年來,一直從事“物理化學”和“光催化”的教學。Michel Che 教授現任法國化學會秘書長,曾獲得中科院2009年國際科技合作獎獲獎者、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