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哲法學院教師王招國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杏雨書屋藏敦煌遺書編目與研究》,日前通過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的驗收,獲“優秀”等級。
王招國的最終成果為41萬字的研究報告。研究顯示:日本杏雨書藏敦煌遺書所藏號數雖然不多,但從收藏遺書的實際長度(或面積)而言,該特藏已超過俄羅斯東方科學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遺書,繼中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之后,堪稱第四大收藏。對杏雨書屋藏敦煌遺書的重新編目,意義至少可以體現三個方面。
體例創新。敦煌遺書具有文獻、文物、文字三個方面的研究價值,編目則依據全新的科學體例,以彌補此前目錄之不足,并糾正其錯誤,力求全面反映杏雨書屋藏敦煌遺書所蘊含的文獻、文物、文字三個方面的研究信息,為綜合研究這批敦煌遺書奠定鞏固基礎,并且將采集的所有信息納入“敦煌遺書數據庫”,更好體現它的實用價值。
日本收藏敦煌遺書相對分散,公私收藏單位較多,至今沒有一部綜合目錄。編目是《日本散藏敦煌遺書目錄》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今后編纂日本其它散藏敦煌遺書目錄起到導向性作用。不僅如此,《世界散藏敦煌遺書總目錄》至今還沒有實現,而此目錄的編纂只能從個別收藏單位逐一進行。從這個角度來看,該目錄屬于《世界散藏敦煌遺書總目錄》的一部分,可以為早日實現這一目標而添磚加瓦。
有助于彌補當前佛教研究在敦煌學等諸多學科領域中的薄弱環節。據不完全統計,世界散藏敦煌遺書總數約有7萬號,其中90%以上是佛教文獻。雖然敦煌學的發展已逾百年,但許多敦煌佛教文獻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整理與研究,甚至有些佛教文獻無人問津。編目特別關注杏雨書屋藏敦煌佛教文獻的定名與錄文整理,僅重新定名的文獻就有數十號,而錄文整理部分,也為今后進一步研究提供便利,促進敦煌學研究的平衡發展。
(供稿:社科處 作者:江家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