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校標是塑造學校形象的核心視覺元素之一, 是學校面貌特征、文化理念,以及人文歷史的集中體現。
校名、校標在視覺識別系統中應用廣泛,為確保標志的權威性、專屬性與統一性,在應用時不得誤用、亂用、任意更改,各部門單位使用時請調用對應的電子文檔遵照執行。
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許可擅自不當使用學校標識,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學校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說明:原系郭沫若同志1965年為上海師范學院題寫的校名。1984年改名為上海師范大學時,在郭體原校名中,去了個“院”字,加了個“大”字。多年來在使用過程中原字體不斷變化,日前使用的校名已與原體相距甚遠。假校慶五十周年之際,正本清源勢在必行。我們選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的“大”、“學”兩字,組成現在的。
校名、校標是塑造學校形象的核心視覺元素之一, 是學校面貌特征、文化理念,以及人文歷史的集中體現。
校名、校標在視覺識別系統中應用廣泛,為確保標志的權威性、專屬性與統一性,在應用時不得誤用、亂用、任意更改,各部門單位使用時請調用對應的電子文檔遵照執行。
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許可擅自不當使用學校標識,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學校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厚德”一詞,源出于《易經》。《易·坤》說“君子以厚德載物”。還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把“厚”和“德”聯系在一起,謂“厚”“德”者可以“載”。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載天下的重任,擔負起宏大的事業。這里的“厚”字,是使動詞,與“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實”的意思。古人非常重視“德”,他們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樣的大事情。我們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內涵。這里的“德”,包含了許多內容,包括“誠”、“信”、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大學承擔著培養全社會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務,所以,特別要強調一個“德”字。做人,離不開“德”;身正為師,德高望重。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厚”與“德”都應該視為“修身”最重要的一環。
“博學”一詞,源出于孔子的《論語》。《論語·雍也》篇說:“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對“博學”,古人也是非常重視的。學生到大學是來學習的,老師講授知識,培養學生,中心也是圍繞一個“學”字。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名份和實質都是一個“學”字。“博”有“大”的意思,“廣”的意思,“通達”、“多聞”、“豐富”、“淵博”的意思。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使“學問”“淵博”,都是他們的立身之本。
“求是”是“實事求是”的速寫。《漢書·河間獻王傳》說:“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顏師古注解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求”,是“尋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確”、“真理”的意思。兩字合在一起,即從實際出發,探索真理,求得正確的結論。“德”和“學”的總體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
“篤行”一詞,源出于《禮記·中庸》。《禮記·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是“篤厚”、“真實”、“真誠”、“忠誠”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體力行。在“德”厚、“學”博,從實際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層,是去做。學生在學,弦歌一堂;畢業以后,要成為社會棟梁。不僅要學知識,學本領,還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用出來;只學不做,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優秀的品德,學到的東西,才能顯現出來。“行”,是我們“學”的目的和歸宿點。
書法:劉旦宅 解讀:曹 旭
校名、校標是塑造學校形象的核心視覺元素之一, 是學校面貌特征、文化理念,以及人文歷史的集中體現。
校名、校標在視覺識別系統中應用廣泛,為確保標志的權威性、專屬性與統一性,在應用時不得誤用、亂用、任意更改,各部門單位使用時請調用對應的電子文檔遵照執行。
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許可擅自不當使用學校標識,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學校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學校標志以英文校名“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SNU”為構圖元素,代表“上海師范大學”,寓意“師道永恒、止于至善”;“SNU”通過藝術變形構成上海的市花——白玉蘭花形,象征本校的地域特征;“N”“U”兩字母相互穿插,象征教學相長、育人為本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化辦學理念;標志中心是一虛形“O”,代表學校發展的新起點,既象征虛懷若谷的治學態度,又象征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設計:婁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