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由我校光啟國際學者中心與影視傳媒學院共同舉辦的光啟講堂第九十五講《政治話語、歷史真實與現代化——從幾個關鍵詞看戲曲批評70年》在文馨樓408順利開展。此次講座特邀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所研究員、《戲曲藝術》編輯部主任趙建新為影視傳媒學院師生開講。講座由朱恒夫教授主持,影視傳媒學院院長趙炳翔教授、部分專業(yè)教師以及相關專業(yè)博士生、碩士生一同聆聽了此次講座。
趙建新就“政治話語”、“歷史真實”、“現代化”三個維度,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戲曲批評進行了回顧,并作出了相應的分析和評價。趙建新認為,戲劇藝術直接性、現場性、即時性往往會使其承擔更多的社會宣傳、政治教化功能。中國古典戲曲歷來就有“高臺教化”傳統(tǒng),1949年之后這種歷史文化傳統(tǒng)更是以極端的形式把戲曲推到了歷次政治運動的風口浪尖,甚至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娛樂屬性。而至20世紀八十年代,基于戲曲藝術本體的批評模式則已漸成人們的共識。
百年來戲曲批評界對歷史劇的爭論有很多次,其焦點往往都圍繞著“歷史真實”這個概念展開。歷史劇跟一般現實題材劇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如果非要說有區(qū)別,就在于現實題材的劇目取材于現實,而歷史劇取材于歷史生活。“歷史真實”的爭論貌似是在史劇本體上要與“藝術真實”做進一步厘清和界定,但實際上評價一部史劇和評價一部現實題材劇,在標準上沒有區(qū)別。
從20世紀至今,中國戲曲的一個重大變化便是由于現代性的追求導致的現代化轉型。戲曲批評始終關注這一歷史進程,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現代化”和“現代性”更成為戲曲批評的主流話語。如今當我們作出回首時,理應自信地承認,戲曲現代化的探索已頗具成果。
講座最后,趙建新與在場師生做了熱情的互動,認真地回答了大家的提問,為本場學術講座呈現了精彩的尾聲。
趙建新簡介:中央戲劇學院博士,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所研究員,《戲曲藝術》編審、編輯部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戲劇戲曲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國家藝術基金戲曲類評估專家。出版有《中國現代非主流戲劇研究》《戲劇本體與現代審美》《中國戲曲文物圖譜》等著作,發(fā)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曾獲中國文聯第二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優(yōu)秀作品獎、田漢戲劇獎(理論評論)一等獎、中央戲劇學院國際戲劇獎(理論獎)等獎項。
(供稿、攝影:影視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