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搭建學科融合、理論交叉的學術交流平臺, 4月23日下午,影視傳媒學院本學期第二期 “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在文馨樓408圓滿舉辦。本次沙龍,圍繞學院新入職的、廣播電視學專業青年教師付翔博士的研究展開,考察國外媒體報道中的上海形象,探究國外他者建構上海形象的認知基礎。朱恒夫、易旭明、周韌等幾位教授,學院領導齊青、戴寧寧、丁宏法,學院青年教師協會會長龔艷等等應邀參加了沙龍。
副院長齊青在發言中表示,沙龍交流平臺十分重要,能為青年教師營造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賦能青年教師成長。了解外國媒體宣傳中的上海,看待文化上“他者”對上海的認識,這個議題既有意義,也有趣味,特別是在城市形象成為全球城市競爭重要資源的背景下,更有研究價值。
此次沙龍,付翔博士主要從研究背景、理論依據、研究思路、結果分析、結論討論等方面介紹了《紐約時報》和《泰晤士報》中的上海形象形塑與傳播的過程。不僅以框架理論為依據,更是結合定量研究方法,考察《紐約時報》與《泰晤士報》如何通過話語生產和主題框架來塑造上海形象,并總結出,外媒中上海形象的建構特征表現為政治化傾向的歸因定勢,以及完整性敘述的缺乏。
在沙龍討論環節,朱恒夫教授對付翔老師本次分享內容給予高度評價,提出了將學術研究成果和地方文化傳播結合起來的新思路,希望青年教師的學術研究可以更加面向現實,面向當地,并在此基礎上,做大課題、做系列課題。作為該專業的負責人及結對帶教導師,易旭明教授表示,框架理論是新聞傳播學中非常典型的研究視角,付翔博士做出了具有啟發價值的學術分享,他鼓勵廣大青年教師充分利用學院組織的沙龍平臺,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學科融合交流,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全方位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
在學院的全力支持下,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已頗具影響,在青年師生中獲得了較好的反響,成為凝聚大家,互相切磋的有效途徑。青年教師們正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和專業,積極策劃后續的分享主題,未來還將進行跨學科、跨專業的學術內容分享。
(供稿:影視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