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宋佩玉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英國藏匯豐銀行涉華檔案整理與研究(1865-1949)” (項目編號20&ZD234)開題論證會在光啟國際學者中心學術報告廳舉行。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吳景平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謙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汪朝光研究員、浙江大學歷史系陳紅民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金以林研究員作為同行專家評議委員會成員出席開題論證會。該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宋佩玉教授和各子課題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相關專業研究生40余人出席了開題論證會,澎湃新聞網、《解放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媒體記者也參加了此次論證會。我校副校長陳恒教授出席論證會并致辭。開幕式由社科處處長董麗敏教授主持,開題論證由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歷史系吳景平教授主持。
副校長陳恒在致辭中向給予該項目關心支持的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謝意,向以宋佩玉教授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祝賀。他指出宋佩玉教授長期從事近代中國經濟、金融史的研究,近年來隨著新文獻的發掘和研究視野的拓展,逐漸轉向近代在華匯豐銀行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該課題組匯集了活躍于相關領域的一線學者,前期積累堅實深厚、研究梯隊優勢顯著。他希望課題組能團結協作、刻苦攻關,按時高質量地完成項目,學校及相關單位將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社科處董麗敏處長表示,一定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非常期待宋佩玉教授的團隊能夠出一批高質量的成果。
會上,首席專家宋佩玉教授就項目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基本目標和工作計劃向與會專家作了詳細匯報。匯豐銀行,英文名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簡稱HSBC,直譯為香港上海銀行,1865年成立于香港,經過15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匯豐銀行自成立始,與中國的聯系從未間斷。從這個角度上而言,匯豐銀行既是與中國有歷史淵源,又是與中國有現實關聯的外資銀行。以往匯豐銀行的相關研究大多偏重于金融史和企業史的探討,對于檔案文獻缺乏系統、全面的收集與整理。課題組擬以英國匯豐集團檔案館(HSBC Group Archives)藏檔案為基礎,并對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劍橋大學圖書館(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Kingdom)藏檔案中匯豐銀行涉華部分(1865—1949),進行系統收集,建立數據庫,整理專題檔案資料匯編,深入考察近代匯豐銀行在華活動,深化中英政治、經濟、外交關系史的研究。子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陳雁、戴建兵、馬陵合、侯中軍、徐昂等也分別對各子課題的研究準備情況及后續研究工作開展的思路和想法等進行了介紹。
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對該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具體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該課題前期準備工作充分,搜集了大量與匯豐銀行相關的檔案,課題總體框架及子課題框架合理可行,研究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具有高度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專家組認為,該課題論證合理,設計恰當,無論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還是工作計劃,都有明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措施,一致同意通過開題。
宋佩玉教授和子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陳雁、戴建兵、馬陵合、侯中軍、徐昂等對評審專家提出的問題予以回應。他們感謝專家組對課題的充分肯定和中肯建議,表示將依照專家組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設計,并與課題組成員精誠合作,盡最大努力保質保量完成重大課題的研究任務。
(供稿、攝影:社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