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我校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張民選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托項目“依托聯合國‘公共數字學習門戶’建設參與全球數字教育治理及公共服務研究”開題論證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舉行。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孫明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王浩、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題論證會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韓錫斌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康寧教授、北京大學汪瓊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祝智庭教授和閆寒冰教授擔任論證專家。課題組的吳砥教授、張治教授、夏惠賢教授、楊俊鋒教授等20余名專家出席了開題論證會并參與了課題工作研討。
論證會開幕式由我校社科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姚瀟鶇教授主持。林在勇首先代表上海師范大學對與會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張民選教授領銜的課題組表示祝賀,并期待上海師范大學能與在座的各位專家攜手前行,為共同推動我國高質量參與全球數字教育治理和公共服務貢獻力量。
孫明春代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對門戶項目背景進行了介紹,認為此次基于門戶項目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托項目,對推動我國數字教育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他對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全球視野、強化問題導向和彰顯中國特色三點要求。
王浩高度肯定了此次重大項目的價值和意義,介紹了上海在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經驗做法,并希望上海數字教育能夠借助聯合國“公共數字學習門戶”等國際平臺,進一步走向世界。
在論證會上,課題組首席專家張民選教授就項目背景、選題價值、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各子課題研究設計和預期成果進行了匯報。此次重大項目旨在系統分析我國如何通過以“聯合國公共數字學習門戶”為代表的國際合作項目,高質量參與全球數字教育治理和公共服務,兼具教育前沿理論課題、重大決策咨詢課題和技術支持服務課題的多重屬性。項目將通過“全球數字教育發展現狀、未來形態及評價標準研究”“基于國際組織的全球數字教育治理研究”“全球數字教育門戶平臺技術路線及運行機制研究”“全球公共數字教育課程資源開發、整合及貢獻研究”和“中國數字教育資源與平臺服務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等子課題,開展具體研究工作。
專家論證環節由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主任胡國勇教授主持。論證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后,對于此次重大項目的選題價值和研究設計給予了高度肯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課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研究基礎扎實,研究隊伍可靠。同時,專家組也對課題的后續展開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主要包括:進一步厘清公共服務平臺的研究定位,落實理論與實踐發展并重;進一步創新研究方法,使研究聚焦具體實踐和政策變革;進一步完善數據治理工作,做好數據安全與風險考慮;進一步加強中外合作交流,重視文化多樣性研究,著眼于各國文化歷史與政策背景;進一步轉變國際人才培養模式等。專家組希望,課題組以更長遠的目光,突破前沿研究,推動中國數字教育治理與公共服務走向世界。
最后,張民選教授和課題組專家代表吳砥教授、張治教授和楊俊鋒教授對論證專家的點評和建議作出回應,并表達了誠摯的謝意。課題組將根據論證專家意見,對課題的實施計劃作進一步的調整、細化和完善,力爭高質量、高標準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在下午的課題組工作研討中,張民選教授與課題組專家代表、課題組成員對專家意見和研究任務進行了深入探討。各子課題負責人一致表示,將與課題成員切實做好研究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研究預期成果。
(供稿、攝影: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