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溫州大學特聘教授、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傳統戲曲研究與傳承中心”主任、國家哲社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其著作兩次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俞為民教授,應邀來我校為影視傳媒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南戲的產生及其在戲曲史上的地位》的講座。講座由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朱恒夫教授主持,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共三十余人到場聆聽。
俞為民教授介紹了南戲在當代的發展狀況以及南戲劇種在當代的界定方式。他說:南戲依腔傳字,在流傳過程中與方言結合,形成不同的聲腔,其中海鹽、余姚、弋陽、昆山四大聲腔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昆山腔經過魏良輔等文人的改良,通過引入樂府北曲的唱法,用中州韻統一字聲,使之成為流傳至今、備受歡迎的聲腔。其他聲腔則在發展過程中產生變異,形成梨園戲、調腔等聲腔劇種。
針對北曲的遺存問題,俞為民教授指出,北曲按照不同的語言風格與曲體特征,分為樂府北曲與俚歌北曲,在流傳過程中樂府北曲融入昆山腔中,俚歌北曲進入其他南戲聲腔,而北曲劇種現已失傳,為何失傳?腳色體制不完善是一個重要因素。
俞為民教授深耕、精耕南戲幾近半個世紀,所以,論其南戲,如數家珍,提出的許多觀點,發人深省,如“草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昆劇;元雜劇不是成熟的戲曲劇種;南戲許多劇目所描寫的婚姻故事,其主旨與愛情無關,等等,讓聽眾領略到了一位真正的大學問家的學術風采。
(供稿、攝影:影視傳媒學院 作者:黃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