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材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聯培碩士研究生茍飛虎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F = 16.6)上發表論文“Cata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Monohydrosilanes via Rhodium-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Intramolecular Hydrosilylation”,通過銠催化分子內不對稱氫硅化反應首次實現了消旋硅烷的催化動力學拆分過程,可同時獲得手性環狀四取代硅烷 (dihydrobenzosilole)和單氫硅烷。上海師范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化材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茍飛虎為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王鵬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硅中心手性化合物因其在醫藥、材料和有機合成化學中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借助不對稱催化化學的快速發展,通過不對稱催化構建硅中心手性化合物受到了化學家的青睞。然而,經過多年發展,硅中心手性化合物目前主要依靠于對潛手性硅烷的去對稱化過程獲得,直到最近才有消旋硅烷經由催化動態動力學不對稱過程 (DYKAT)構筑硅中心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學研究被報道。催化動力學拆分可以一步獲得兩類手性化合物,然而該方法還沒有被應用于硅中心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中。
王鵬研究員課題組基于前期在催化不對稱氫硅化反應構建含硅手性化合物研究的經驗 (Angew. Chem. Int. Ed.2020, 59, 8937–8940; Angew. Chem. Int. Ed.2022, 61, e202113052),以商業可得的[Rh(cod)Cl]2為催化劑、(R,R)-EtDuPhos為手性配體,利用催化動力學拆分策略一步高效和高對映選擇性地獲得了兩類硅中心手性化合物,即環狀四取代硅烷 (dihydrobenzosiloles) 和單氫硅烷。這兩類含硅手性化合物均可進一步轉化為其他手性分子,包括硅中心手性七元環狀硅醚和八元環狀硅烷,為硅中心手性化合物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材學院自2016年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科研單位開展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聘請了一批知名教授,組建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導師隊伍,在課程學習、科學研究等方面對學生給予聯合指導,目前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入探索和優化人才培養的實踐與創新,持續提升科研平臺建設,為長三角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保障。
論文網址: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4732
(供稿、圖片: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