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上海,初夏如春,繁花似錦。5月10日上午,來自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教育大數據與教育決策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們相聚外賓樓101會議室,認真聽取實驗室重大工作進展匯報,集體共商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建設之道。
校長袁雯教授指出,體制機制始終是檢驗實驗室建設成效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通過近三年的改革探索,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兩家共建單位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效對接和制度創新,基本實現了兩家共建單位彼此特色互補、雙方共同受益的格局。從長遠看,實驗室要繼續堅持“教育大數據”的基本定位,持續強化人工智能的運用,不斷發展和拓展優勢領域,努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學術委員會會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實驗室主任桑標教授主持。
副校長李曄教授代表學校致辭。他指出,實驗室建設已經深度融入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各項改革發展事業,為兩家共建單位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在兩家共建單位服務教育強國戰略中實現了突破性發展。面對未來的挑戰,他希望實驗室繼續強化內涵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為了更好地推進實驗室建設,集聚校內外優勢資源和優勢力量,實驗室首期成立5個專題實驗室,即高等教育與國際比較專題實驗室、學生發展與數智教育專題實驗室、基礎教育AI創新研究專題實驗室、學前教育數智化創新發展專題實驗室、數據分析與算法創新專題實驗室。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瞿振元教授和副校長李曄教授為5個專題實驗室授牌。
第二階段由瞿振元教授主持。桑標教授匯報了去年學術委員會召開以來實驗室的工作進展。他首先回應了學術委員會委員去年的建議落實情況,并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優化實驗室工作布局、提升實驗室研究能力、推進實驗室開放協同等四個方面,回顧總結了一年來實驗室聚焦規范化、專業化和實體化建設所開展的具體工作和取得的鮮明成效。實驗室還對2022年開放課題的結項情況、2023年開放課題的進展情況以及2024年開放課題的選題情況進行了專題匯報。學術委員會委員對實驗室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推動決策咨詢、開展學術研究、強化內涵建設、提升品牌影響等方面的努力給予了高度肯定,并對實驗室近期和未來工作給出了很好的建設性意見。
瞿振元教授在聽取與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的發言后認為,教育大數據與教育決策實驗室組織架構清晰、運行機制健全、制度設計創新,在基礎相對薄弱的前提下,通過兩家共建單位的齊心協力,取得如此豐富且有效果的成績,令人欣慰,令人振奮,不僅有力支持了教育行政部門的科學決策,也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建設之路開展了有益的探索。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職能部門、二級院(所)等代表與會。
(供稿、攝影:教育大數據與教育決策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