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我校與中國南極中山站連線召開上海師范大學南極射電天文觀測任務進展匯報視頻會議。校長袁雯、副校長李曄、數理學院黨委書記樊連生與天文團隊成員、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業務處副處長姜鵬、中山站站長胡澤駿、科研班班長紀拓、機械班班長肖觀清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副校長李曄主持。
會上,胡澤駿介紹了中山站和站區天文觀測的相關情況。紀拓詳細介紹了射電望遠鏡的安裝調試進展。2023年,上海師范大學與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合作研發了3.2米高頻射電望遠鏡,配備24GHz接收機可用于銀河系氨分子譜線的觀測,天線最高可滿足75GHz的信號接收。該望遠鏡于2023年12月底乘“雪龍”號到達中山站,克服南極大風、嚴寒等艱苦環境, 在經歷三個多月的安裝調試后已正式投入使用。這是自2022年我校自主研發的第一臺3米低頻射電望遠鏡,在南極中山站地區開展射電天文觀測,獲得了中國首次在南極地區觀測銀河系中心及附近區域中性氫譜線特征和當地的電磁環境信息等重要成果以來,我校在南極天文上邁出的又一大步,這兩臺射電望遠鏡也是我國在南極僅有的射電頻段的天文觀測設備。
上海師范大學天文團隊開展南極射電天文研究得到了學校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2023年5月,上海師范大學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簽署協議合作共建“南極天文科教融合基地”,聚焦南極天文、共享科教資源,聯合開展前沿科學研究,聯合推進南極天文人才培養。在科教融合基地平臺下,上海師范大學與中國極地中心開展了更深入的合作,新研制的高頻射電望遠鏡繼續參加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并在南極中山站順利部署。中國極地中心業務處副處長姜鵬表示,雙方的南極天文合作已經取得重要成果,未來會一如既往地繼續支持上海師范大學的南極天文觀測活動。
袁雯表示,天文學是上海師范大學優先發展的重點學科,近年來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發展成績喜人,近兩年除了成功在南極中山站相繼部署兩臺射電望遠鏡之外,還與中國科學院紫金臺天文臺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南極亞毫米天文計劃。近期又獲批了上海市亞毫米波天文前沿科學研究基地,成為未來更深入參與南極亞毫米國家戰略的有力支撐平臺。上海師范大學南極天文研究的順利開展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以及南極中山站考察隊員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袁雯代表學校對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中山站考察隊員表示感謝,并希望雙方展開更寬領域更深入的合作。
經過2022和2023兩次南極考察任務的經驗積累,上海師范大學天文團隊下一步將研發更高觀測頻段的毫米/亞毫米波天文望遠鏡,為中國將來在南極建設更大規模的天文觀測設施、開展南極亞毫米波天文國家任務提供科學依據、奠定堅實基礎。上述工作得到學校、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供稿、圖片: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