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督導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現代教育治理”創新團隊聯合主辦的“測量、評價與現代教育治理”論壇在我校徐匯校區西部會議中心舉辦。來自美國波士頓學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科院以及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現代教育治理”創新團隊的專家學者參會。論壇由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教育督導研究中心副主任閻亞軍主持。
論壇伊始,上海市教委督導室主任焦小峰致辭。他表示,上海市教育督導研究中心溝通理論與實踐,聯通國內外的研究者,為更多的人參與教育督導當中提供了平臺與機會;研究中心同時也是創新中心,希望能夠繼續搭建平臺,發現人才,推動教育評價事業再上新臺階。美國波士頓學院是測量評價領域領先研究機構,希望與會者能就有關問題進行充分研討,深化國內外合作,進一步推進上海教育督導工作。
美國波士頓學院李竺珊教授做了題為“教育測量及相關問題研究”的學術報告,就如何科學地開展教育測量作了詳細闡釋。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綜合研究部副主任汪茂華圍繞上海市義務教育質量“綠色指標”評價進行了報告。他首先回顧了上海市義務教育質量“綠色指標”評價體系的發展歷程。從指標設計到工具開發,從測試實施到結果分析,再到反饋與改進機制的建立,上海市已經構建起了一套完整、高效的教育質量評價系統。之后,他介紹了綠色指標的關鍵流程和技術,特別是評價數據的處理和評價結果的改進。綠色指標評價體系的發布,為上海市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最后,他還就綠色指標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思考。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評價與 PISA 研究中心主任王曉華圍繞創造性思維測評項目進行了報告。他首先介紹了創造性思維測評項目的總體設想,通過創造性思維測評項目的開展服務于決策,指導學校開展教學改革。之后,他介紹了該項目的主要進展。目前已經研制了創造性思維評估指南、命題評分規則模板和一批典型試題。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教育督導研究中心副主任閻亞軍介紹了上海市中職學校專業質量監測的情況。他認為需要強化監測結果的運用,持續發揮督導權威性和實效性;教師教學應理論與實踐并重;在監測內容方面可以參考PISA測試框架,考題設計要逐步與國際接軌。
在討論環節,李竺珊、閻亞軍、王曉華、汪茂華、焦小峰、馬頌歌等與會人員圍繞前述報告中的“綠色指標”“創造性思維測評項目”等內容展開討論。
最后,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現代教育治理”創新團隊負責人黃海濤進行總結。他認為評價是一個總開關、總指揮,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圍繞評價改革,他提出了五個問題:第一,如何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對未知的探索;第二,如何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第三,如何通過評價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探索;第四,如何通過評價幫助學生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第五,如何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追求。
本次論壇匯聚了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領域的多位學者與一線工作者,他們圍繞教育評價的最新進展及應用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通過此次論壇,與會者不僅增進了對教育評價與教育之間關系的理解,還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啟示。
(供稿、攝影:教育學院 作者:王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