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研究》集刊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我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承辦的。每年3、6、9、12月出版。原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擔任刊物顧問。目前是上海地區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專門研究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學術刊物,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 (中國知網,CNKI)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來源期刊、超星學術期刊“域出版”來源期刊、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本刊努力成為上海非遺保護和傳承理論探索與實踐交流的前沿陣地,非遺在都市傳播的重要載體。
辦刊理念為“三堅持”,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高尚的文化品位,堅持鮮明的辦刊特色。
辦刊特色為“注重傳承、聯接基層、面向知音;影響生活、促成興趣、變為實用”。在“傳承”二字上下功夫。主要欄目有法律法規、理論研究、調查與報告、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非遺進校園、非遺在社區、史料與掌故、軼聞口述等。
本刊得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教授的關注和支持。2020年9月22日他應邀參加習近平主持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作了“建立國家非遺保護的科學體系”的專題發言,授權本刊獨家刊發,受到社會熱烈關注。自2021年起馮驥才擔任本刊名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