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海師范大學以“大先生”引領、“大模型”賦能,著力謀劃、推動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為教育強國建設和強師工程夯實師范人才培養根基。學校于8月2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第40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在建校70年之際,啟動國內首個應用在師范生人才培養的教師教育大模型和發布國內最早列入師范生必修課的教育家精神課程。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周增為、院長王洋,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雷虹、副院長韓鵬,江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陳露,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副校長李曄等出席新聞發布會。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發來視頻寄語,她強調了教育家精神對塑造心靈的重要性,并囑托要把教育家精神講活并篤行,要引導師范生塑造崇高的精神世界。
會上,我校副校長李曄分別與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王洋、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韓鵬簽署了《教育家精神》課程共建協議、人工智能技術攻關的戰略合作協議;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聘任了五位教育家精神宣講團導師并授牌了四家教育家精神踐行基地。
校長袁雯表示,教師教育是學校發展的根基,學校借助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契機,通過“大先生”課程和“大模型”賦能,不僅能解決師范生培養過程中的核心議題—師德教育的可操作性,更能打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壁壘,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認為,上海師范大學的這次創新舉措不僅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也響應了對國家教育戰略發展的號召。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領導和上海市教委領導前期已經赴上海師范大學實地調研考察了相關教師教育改革工作,肯定了上海師范大學的這些實踐充分體現了上海教育改革先行示范作用,對推動新時代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期待上海師范大學能夠繼續保持創新勁頭,引領未來教師教育發展。
發布會上,我校教務處副處長楊帆、分析測試與超算中心主任王龔先后發布和推介國內最早一批成為師范生必修課的教育家精神課程和國內第一個實際應用在師范生培養中的教師教育大模型。發布會在微格倉參觀和大模型技術介紹中落下帷幕。
上海師范大學的教育家精神系列課程,聚焦培養新時代的“大先生”,旨在從價值觀念和思想品質角度幫助師范生解讀和反思新時代要做什么樣的老師和如何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好老師,進而與學生的執教能力形成雙環互動,引導師范生養成主動探尋行為背后價值根源的習慣,以成長的姿態向“大先生”邁進。上海師范大學國內第一個應用在師范生培養中的教師教育大模型,可為師范生提供可以充分試錯和反思性成長的模擬教學環境和沉浸體驗,有效避免師范生在現實教學情境中把學生作為“實驗品”的潛在倫理風險,通過數據多向度反饋機制,不僅可以驗證教師教育大模型的效能,更能根據師范生的個體差異生成模型的若干種運行機制,將極大地提升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的精準度和有效性。目前的1.0版本的大模型建立的數字學生和數字班級是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的學生和真實的教學場景,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聯系與轉換。后續教師教育大模型將繼續探索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與情感變化。緊接著,上海師范大學師范生進行了教師教育大模型教學展示。
上海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建校70周年來,一直致力于教師教育體系的探索、改革與創新實踐。學校的教育家精神課程的建設與教師教育大模型的啟動,正與國家的教育戰略不謀而合。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明確指出“堅持強教必先強師,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本o接著,8月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將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的重要性。教育部懷進鵬部長在7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以及8月21日的《人民日報》的撰文中均提到“堅持強教必先強師,著力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打造中國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上海師范大學的創新舉措不僅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更是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初心堅守,通過“大先生”課程引領和“大模型”技術賦能,為教育強國建設培養一批具備教育家精神又掌握新質生產力的新時代教師,從而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培養根基,獻力民族偉大復興。
(供稿:教務處 攝影: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