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作為學校7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由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主辦、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青聯會承辦、中國計算機學會上海會員活動中心協辦的上海師范大學第五屆“AI+”青年教師發展論壇在奉賢校區科技樓舉行。本次論壇以“智慧涌現產力新篇,AI啟航新質時代”為主題,設“智能系統與數據科學:理論與應用”和“智能時代的多領域創新探索與應用”兩個分論壇,邀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院優秀青年教師、研究生代表,同臺開展學術交流。中國計算機學會上海分部執委李建華,信機學院黨委書記陳曉虹,學院相關領導,青年教師和學生代表200多人參加。論壇開幕式由副院長袁非牛主持。
陳曉虹對蒞臨本次論壇的各位專家、師生們致以誠摯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并介紹了學院在助力青年教師成長、鍛煉學生學術交流能力、促進科研合作和學科交叉融合方面的創新舉措。她談到:“AI+”青年教師發展論壇是努力實現學院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希望學院青年教師能好好利用此次交流機會,了解不同領域的前沿理論和技術,實現跨學科交流與合作。李建華介紹了CCF上海分部一系列助力青年學者的特色活動和主題論壇。他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創新發展的生力軍,預祝上海師范大學第五屆“AI+”青年教師發展論壇圓滿舉辦。袁非牛鼓勵年輕教師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拓展思維潛能、實現學科交叉和融合,建議研究生和本科生加強與校內外同行交流,勇于展示學術成果,提升表達能力。李建華、陳曉虹、袁非牛共同完成論壇啟動儀式。
“智能系統與數據科學:理論與應用”主題分論壇上,上海大學駱祥峰教授作了題為“智能無人系統虛實遷移學習方法”的報告,圍繞無人系統學習過程中的場景生成方法、場景語義一致性表征與泛化方法,以及博弈對抗過程中對手意圖建模方法進行討論。學院林曉教授作了“無監督句子嵌入對比學習方法及其應用”的報告,介紹基于增強語義原型的無監督句子嵌入對比學習方法。趙雪榮副教授作了題為“粒計算模型研究”的報告,介紹粒計算的三類模型:粗糙集、三支決策和形式概念分析。楊茹副教授作了題為“淺談形式化方法”的報告,剖析了形式化方法的必要性、定義及其分類。碩士研究生吳世鑫、吳沛晗分別作了題為“基于深度學習的衛星云圖分析與預測”和“基于社會理論的多主題自監督社交推薦”的報告。本分論壇由學院青年教師趙勤、李雙主持。
“智能時代的多領域創新探索與應用”主題分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的宋利教授作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智人”的報告,解讀數智人的AI生成理論與技術,為聽眾展示當前數智人前沿技術進展和數智人生成的技術潛力、典型應用。學院李傳江教授作了題為“智能制造中的精密流體控制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報告,介紹半導體制造等領域的精密點膠閥和質量流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關鍵技術。龍艷花教授作了題為“基于質量引導信號混合和競爭交替模型訓練的無監督語音增強”的報告,介紹一種創新的無監督語音增強方法。程猛副教授作了題為“基于DOA與因子圖算法的無線定位與追蹤問題”的報告,介紹一種新型的基于本地無線網絡設施的定位系統。碩士研究生夏雯靖和楊毅分別介紹了“基于智能手機和云計算的家用男性生育力檢測與評估系統”和“基于強化學習的圖神經網絡防御方法”的研究工作。本分論壇由學院青年教師張巧珍、郭暢主持。
上海師范大學“AI+”青年教師發展論壇自2020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始終秉承著響應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使命,聚焦學科建設和青年教師成長,已成為學院拓展學術交流的一個重要品牌。論壇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學校和社會學術組織的有力支持。通過與來自不同高校和行業的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學院師生開闊了前沿科學視野,促進互相學習與交流,激發探索創新思路。從教授與青年教師之間的“青·藍對話”,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青·藍對話”,從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到弘揚良好的學習風氣,“AI+”青年教師發展論壇的內涵日益豐富,相信未來將在學院學科發展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供稿、攝影:信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