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楊仲南和朱駿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新型水稻光溫敏不育系的創制》,按照《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遴選辦法》(農學(學術)發〔2023〕10號),經形式審查、網絡評審、復選、終選等環節,最終入選2024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的農學新技術成果。
雜交水稻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雜交水稻包含三系雜交和兩系雜交育種,雜交水稻的發展趨勢是從三系到兩系。兩系雜交水稻依賴光溫敏不育系,目前生產上應用的水稻兩系光溫敏不育系中絕大多數品種嚴重依賴于單一的遺傳位點。一些年份偶發的夏季低溫潮導致帶有該位點不育系育性部分恢復,嚴重影響雜交制種的純度。因此育性穩定的光溫敏不育系是當前水稻雜交育種的瓶頸。
生命科學學院楊仲南和朱駿課題組系統研究了雄性不育以及光溫敏不育的機制,篩選獲得新型水稻光溫敏雄性不育系,在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雜志發表了高水平文章13篇,授權國家專利6項,國際專利2項。其中水稻光溫敏不育系ostms15不育性非常穩定,具有重大的水稻兩系雜交育種潛力和應用價值。
(供稿、圖片: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