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學校召開《師道永恒——上海師范大學名師列傳》(四)新書發布暨首屆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案例分享會。校黨委副書記楊海燕,副校長、《師道永恒(四)》主編蔣明軍,校老教授協會會長、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師道永恒(四)》主編黃剛,《名師列傳》(四)編委會成員、傳主代表、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撰稿者代表、青年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出席分享會。青年教師姜杉主持。
分享會在芬芳的書香、輕柔的音樂、新老教師的問候和笑語中啟幕。
蔣明軍為《名師列傳(四)》的發布致辭。他指出,書籍凝結了傳主、撰稿者和編撰者的心血和付出,寄托了學校領導和全校師生的期待和厚望,它的付梓出版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從建校55周年至70周年的十五年間,《師道永恒——名師列傳》持續編寫了四卷,共輯錄名師傳記88篇。這套書籍是學校高水平大學和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使“師道永恒”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所有師大人弘揚教育家精神、傳承歷史文脈的核心理念。同時,使大量靜態的檔案資料活化為大先生立德樹人的生動故事,匯集成為一套師大人共有的珍貴思想寶庫。他希望這套書籍成為學校開展愛校榮校興校教育,啟迪后人、培育英才的必讀之書,更成為引領青年同志成長與發展的必讀之書。
黃剛代表編委會講述了《名師列傳》(四)歷時一年半的編撰過程。他指出,編撰工作自去年年初正式啟動,歷時僅一年半時間便成書出版,時間緊任務重,過程充滿艱辛和不易。每位撰稿者用心、用情、用力,精耕細作、傾情投入,紛紛提交了高質量的書稿。由校老教授協會和教師工作部組成的編委會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傳主負責的態度,貫徹編委初審、副主編二審和主編三審的制度,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最終,每篇傳記都經過了認真而細致的審讀修訂,真實反映了名師們的人生軌跡和精神風貌。最后,他深情講述了書籍編撰過程中一些的感人故事,令全場為之動容。
楊海燕、蔣明軍向編委會成員贈送了學校為祝賀書籍出版特別印制的全套藏書票,表達學校對書籍高質量編撰工作的高度肯定和對編委會的誠摯感謝。
在交流座談環節,傳主代表、人文學院教授裔昭印,傳主代表、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利珍,撰稿者代表、人文學院副教授李玉栓,青年教師代表、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殷子為上臺,接受了主持人的訪談。裔昭印講述了自己重視學生提升品德修養、專業能力、人文素質和工作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分享了與自己指導的近80名碩博研究生之間的難忘師生情誼。李玉栓飽含深情地表達了對已逝的博士生導師李時人先生的懷念,并結合自己與導師交往中的經歷,分享了對老師“以不息為體 以日新為道”治學從教生涯的感悟。李利珍教授、殷子為教授“師徒”二人并肩而坐,暢談原生物系和生命科學學院的發展變化、科研團隊建設和團隊成員之間親密融洽的件件趣事,“師父”李利珍教授對學生的關心厚愛、“徒弟”殷子為教授對老師二十年來言傳身教的感恩感懷,令全體與會者感受到師道傳承的溫暖力量。
會上公布了23個“上海師范大學第一屆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優秀工作案例”獲獎單位。楊海燕宣讀獲獎名單,并為獲獎單位代表頒獎。上海退役軍人學院紀沉希分享案例。
“沁春”老同志志愿服務隊與青年教師開展了新一輪的結對儀式,老教師向青年教師贈送了書籍。
最后,楊海燕作總結講話。她代表學校黨委向書籍編撰過程中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同志們深情鞠躬,致以崇高敬意。她指出,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為人師表、師道永恒的傳承,是師范院校辦學永恒的真諦。《師道永恒——名師列傳》記載了七十年來上海師大名師們躬耕教壇的師德風范、育人智慧和學術貢獻,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文獻典籍,更在教師教育方面展示了上師大的一個案例、一份答卷。師大的“大先生”,是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名片”和“標桿”,是師道精神的重要承載者和傳薪者;廣大青年教師是師道傳承的主體,是師大文脈得以延續的關鍵。她希望新老教師共同做好“老帶新”“傳幫帶”工作,以德帶新、以專帶新、以優帶新,讓師道精神代際傳承;希望青年教師們全面提升自己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希望各學院和職能部門協同發力密切配合,厚植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沃土,共同支撐和托舉起青年教師的廣闊未來。
會后,與會教師紛紛合影留念,分享會在溫馨和暖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供稿、攝影: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