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海師范大學藝術學部成立。新學部整合了學校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和影視傳媒學院等校內單位的教學、科研力量,通過開展重大項目攻關、重大成果培育,搭建跨院系藝術學科建設平臺。校黨委書記林在勇,校長袁雯,上海市教委高教處處長、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頡,藝術學部學科建設委員會委員及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師生代表出席成立大會。副校長陳恒主持會議。
林在勇在致辭中指出,成立藝術學部,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服務國家大局和地方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藝術學科的重要舉措。藝術學部要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并自覺落實到藝術學科人才培養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藝術學科間的融合發展,提升藝術學科群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創作實踐、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楊頡祝賀上海師范大學成立藝術學部。他指出,新學部成立是落實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實踐探索、是學科資源的優勢互補、是協同發展的有益嘗試。希望藝術學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助推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美育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特色引領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視域下探索美育浸潤路徑,將美育理念深植于青年學生心中,培養家國情懷,激發創新活力,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林在勇、袁雯、楊頡、黃昌勇、趙憲章、汪天云、韓軍、朱恒夫為“上海師范大學藝術學部”揭牌。袁雯為藝術學部學科建設委員會專家頒發聘書。
上海師大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有行業領軍人物的藝術學教師隊伍。藝術學部現有教師369位,其中教授62位、副教授84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達95%,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72%。
上海師大在戲曲、曲藝學研究領域獨樹一幟,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領軍人物朱恒夫教授及其團隊出版論著《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中國戲曲劇種研究》《紅樓夢俗文藝作品集成》《中國儺戲發展史及藝術形態研究》《中國古龠考論》《中國蘇州評彈社會史料集成》《中國皮影木偶戲劇本集成》《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光前裕后:一百個蘇州評彈人的口述歷史》《中日韓戲劇文化姻緣研究》《古劇民俗論》等,它們被公認為戲曲曲藝領域代表性成果。
近年來,上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推進基礎教育水平高質量發展,對藝術學科教師深化專業能力提出新需求。學校在藝術教育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上海市80%以上的美術、音樂、戲劇教師,90%的藝術學科的高級、特級教師都是上海師大畢業生,享有上海市中小學藝術教育師資“搖籃”的美譽。
上海師大藝術學依托文史哲學科,拓展與海外高校聯合辦學模式,積極培養具有扎實學識基礎、國際化視野和前瞻性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育人過程中,學校既重視理論研究,又重視藝術創作。源自于教師親身實踐的理論,能夠反過來對藝術實踐起指導作用。師生創作的一大批作品在全國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如評彈劇《醫圣》、音樂劇《春上海1949》、電影《山楂樹之戀》、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等,以及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形式的作品。
藝術學部將統籌藝術學學科和學位點建設,搭建跨院系藝術學科建設平臺,以促進藝術學科間的融合,推進高質量的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