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馮杰 上海交通大學助理研究員
時間:2025年4月21日13:30
地點:十號樓327會議室
舉辦單位:數理學院
主講人介紹:馮杰,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助理研究員,2020年于中科院物理所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激光核物理研究,致力于將激光加速束流具有的超快、超強特性,與激光等離子體自身高溫、高密環境的優勢,應用于核物理研究領域,提出了超強等離子體核激發器新概念,實現了超快超強核激發、極小核截面測量及超短脈沖中子源,為核物理領域開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在PhysicalReview Letters,PNA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6篇。獲亞太物理學會“U30 青年”,中物院“科學挑戰英才科學家獎’”(2021)等稱號。
內容介紹:原子核的高效激發在核鐘、核激光、天體同核異能態等領域至關重要。然而,常規加速器束流受空間電荷效應影響流強較低,阻礙了短壽命原子核的高效積累,也無法模擬天體等離子體環境,嚴重制約相關領域發展。本報告將介紹激光“等離子體核激發”與激光“強束流核激發”兩種實驗方案。前者實現高溫高密狀態模擬天體環境并高效誘發核反應,測得10-11barn極小核截面,為研究天體同核異能態開辟新途徑;后者突破低流強限制,將峰值激發效率提高四個量級,為高信噪比獲取關鍵核數據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基于激光電子加速驅動的飛秒脈沖伽馬光源,誘發光致裂變產生快中子源,創造了36皮秒束長的最短紀錄,獲得了超高分辨的中子共振吸收譜,為獲取超高精度中子共振核數據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