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徐匯校區紫薇苑南一樓與奉賢校區新玉蘭食堂內,由校學生藝術中心主辦,音樂學院、后勤服務中心、退役軍人學院協辦的食堂美育快閃驚艷上演。校黨委副書記楊海燕、學校相關職能部處和學院的負責人出席本次活動。師生攜手食堂工作者,將勞動工具化作藝術載體,用鍋鏟敲擊、餐盤擊打、菜刀切奏等創意形式,共同演繹原創《勞動狂想曲》,以美育實踐致敬校園里的平凡英雄。
凌晨四點的校園尚未蘇醒,食堂后廚已躍動著忙碌的身影。日均清洗10萬件餐具,處理超7000斤蔬菜,完成萬余次食材切割與翻炒。這些凝結著汗水與匠心的數字,正是食堂工作者365天如一日的堅守見證。他們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起一日三餐的溫度,以無聲的付出詮釋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
不銹鋼盆化身定音鼓,餐盤堆疊成架子鼓,筷子敲擊調味罐演繹打擊樂聲部。八分鐘的快閃表演中,鍋碗瓢盆的金屬碰撞與餐盤筷子的清脆敲擊完美融合,配合食堂特有的蒸汽聲、翻炒聲,構建出充滿煙火氣的勞動韻律。這場打破藝術與生活界限的演出,讓原本隱匿于幕后的炊事聲響升華為震撼人心的藝術表達。
勞動節的意義,不僅在于致敬食堂工作者,更在于銘記所有在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無論是三尺講臺上的教師、實驗室里的科研者,還是穿梭街巷的快遞員、守護校園的保安叔叔。每一份勞動都值得尊重,每一次付出都書寫著時代的篇章。
此次美育快閃活動的成功,離不開學校各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從創意萌芽到落地執行,策劃團隊歷經數月的籌備。美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勞動與創造中,看見自己的光芒。
未來,我校將始終秉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育理念,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通過沉浸式藝術體驗和創造性實踐,讓美育的根系深植于學科交融的土壤,使藝術之芽在每一位學子的心田破土萌發,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和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
(供稿、攝影:學生藝術中心、后勤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