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以“勞動育人與時代責任: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實踐”為主題的高校勞動教育交流展示活動在我校徐匯校區二號報告廳舉辦,共同交流探索新時代坐標下勞動教育改革新路徑。
我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惠軍、市教委德育處相關負責人、上海20余所高校的學(研)工部以及勞動教育牽頭部門負責人出席本次活動,活動由校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朱政主持。
朱惠軍在致辭中提到,上海師大一直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勞動精神的內化于心、勞動理論的學深悟透、勞動實踐的外化于行,扎實開展勞動教育工作,切實打通勞動教育從理念到實踐、從課堂到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他表示面向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需求,高校要強化勞動教育價值引領,將創造性勞動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依托跨學科融合實踐平臺,激發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探索新技術應用、開發新解決方案,通過項目制學習、場景化訓練,推動勞動教育從單一技能升級全鏈條育人工程。
會上,來自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建橋學院以及我校黨委學生(研究生)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代表分別發言,以五育融合、課程建設、師資隊伍等不同視角分享了各校推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和特色做法。
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崔姍姍作題為《高校勤工助學工作助推五育融合的實踐探索》的主題分享;上海財經大學學(研)工部部長沈亦駿作《構建“1+7”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打造協同育人新格局》主題分享;上海師范大學學生生活園區管理中心主任謝青作《高校學生社區勞動教育實踐的路徑與探索》主題分享;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研)工部副部長文秀軍作《應用技術型高校“3C”勞育師資隊伍建設探索》主題分享;上海建橋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張莉作《三圈聯動視域下勞動教育的育人路徑探索與實踐》主題分享。
在交流過程中,與會專家認為高校要精準把握勞動教育本質內涵,以各類優質平臺和有效載體為依托,全力推動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深度融合,要高度重視創造性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在既有勞動教育經驗與成功做法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并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勞動教育體系,同時,要不斷深化勞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和高校實際的新路徑、新方法,開拓高校勞動教育的新領域、新賽道,共同為高校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匯智聚力、蓄勢賦能。
交流結束后,大家一同觀摩了在東部校園里開設的勞動教育集市。集市結合各學院專業特色,設置“新型雙膜污水處理系統”“流沙描夢,巧手匠心”“積木 智造 智控——成就你的創新勞動夢想”“時代新知求真理 科學之光映未來”“勞啟新思 巧手創‘皂’”等勞動教育展示和體驗項目,讓學生沉浸式感受融合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實踐內容。
在“勞模工匠進校園”專場沙龍上,學校邀請全國輕工技術能手、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施平,上海市國資委系統青年技術能手、上海市國資委青聯創新創意協會委員王邱平,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何敏潔等百聯集團勞模工匠代表走進學生社區,以親身經歷為筆,以奮斗故事為墨,與學子開展“互動式”對話分享沙龍,在零距離的思想碰撞中,生動詮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與工匠精神。
在今年勞動教育宣傳周期間,學校同步舉辦“成長有約”分享會、《勞動狂想曲》——五一“快閃”以及致敬校園最美勞動者、“妝點勞動之美”等一系列勞動教育相關活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領悟勞動之美。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歷史交匯點,上海師大將在市教育兩委的指導下,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探索具有師范高校特色、契合時代發展脈搏、充分彰顯育人本質的勞動教育體系,和各兄弟高校攜手共進,為推動育人實踐與時代同頻共振貢獻高校力量。
(供稿、攝影:學生工作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