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一史藏星火,十線百景繪宏圖,梧桐深巷百年風云激蕩,黃浦江畔世紀薪火相傳。當鏡頭穿過南昌路斑駁的磚墻,攀上《新青年》編輯部的窗欞,咖啡香與鉛字墨痕在春風里繾綣。這不僅是城市的漫步,更是一場青年們跨越時空的紅色對話,5月28日,我校人文學院創新推出了上海紅色行走10條經典線路,串聯起了從覺醒年代到新時代的紅色脈絡。
在上海紅色行走10條經典線路的發布環節,校黨委組織部、宣傳部、研工部、離退休工作部、團委以及人文學院師生代表們共同在大屏幕上點亮了“初心之地”“斗爭風云”“喋血洋場”“左翼中心”“中共盟友”“西區故事”“紅色文藝”“工人樂園”“小鎮往事”“江河之交”這十條紅色路線,并面向全校師生發布。接下來,學校將著力把這10條紅色經典路線建設成為理論宣傳的創新平臺和鑄魂育人的實踐課堂。
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惠軍在發布會上的講話中談道:“面對新時代紅色文化育人的課題,我們深刻認識到:紅色資源的生命力在于挖掘,紅色精神的感召力在于實踐。”學校將持續擦亮上海紅色文化這塊金字招牌,讓青年在丈量城市中讀懂“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在對話歷史中思考“強國建設何以有我”。
活動現場播放了人文學院此前開展的“早春里的紅色巡禮:南昌路CITY WALK”行走課堂的直播視頻回顧。人文學院副院長姚霏教授詳細介紹了紅色行走線路制作的工作背景。10條紅色經典線路匯編成冊、打磨成課不僅是對上海紅色歷史脈絡的梳理,讓歷史從檔案走向街巷,更是對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的積極探索,通過這樣“一步一景一課堂”的創新模式,讓紅色歷史可觸可感、直抵人心。
今年是中共四大召開一百周年,也是五卅運動爆發一百周年,我校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生宣講團的講師們帶來了“喋血洋場”路線即“南京路-福州路”CITY WALK情景課堂展示。在場的師生們沿著中共四大紀念館、五卅運動紀念碑、五卅慘案紀念地、永安百貨、中共中央與軍委聯絡點舊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等坐標,在人潮涌動的繁華中觸摸著歷史脈動,追尋百年工運足跡,五卅精神在腳步中煥發新生。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紅色薪火生生不息。上海紅色行走10條經典線路以“時空經緯交織”為脈絡,串聯起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印記。浦江潮涌,初心如磐,屬于這座光榮之城的紅色故事,正在續寫新的篇章。
(供稿:人文學院 攝影: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