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美育教育實踐,厚植青年學子文化自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青年心靈,5月,旅游學院(旅專)攜手上海京劇院,在校園內成功舉辦京劇折子戲專場演出。《賣水》《赤桑鎮》《昭君出塞》三出經典劇目,為師生帶來一場沉浸式的國粹藝術盛宴,上海京劇團一團團長在現場與400余名師生一同觀演,共同沉浸在京劇藝術的海洋中,感受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演出在明快俏皮的《賣水》中拉開帷幕。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周芷如、周煒棋憑借扎實的功底與靈動的表演,將劇中角色刻畫得栩栩如生。她們輕盈的臺步、婉轉的唱腔,配合著活潑的劇情,瞬間點燃現場氣氛,引得臺下師生掌聲不斷。緊接著,《赤桑鎮》以極具張力的劇情和精彩的唱段震撼登場。青年演員岳琳、張建峰等默契配合,一句句鏗鏘有力的念白、一段段韻味十足的唱腔,傳遞出“忠”“孝”“義”的中華傳統美德,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思政課。
壓軸大戲《昭君出塞》由國家一級演員馮蘊傾情演繹。作為武旦兼刀馬旦行當的佼佼者,馮蘊老師憑借精湛的技藝,在舞臺上演繹了王昭君出塞途中的悲壯與堅毅。她手持馬鞭,在舞臺上輾轉騰挪,如行云流水般的動作令人目不暇接,翻躍、旋轉一氣呵成,不僅展示了京劇武戲的精湛技藝把一代巾幗的豪情與柔情完美詮釋,也將整場演出推向高潮。
演出結束后,上海京劇團一團團長張艷秋女士與旅游學院(旅專)師生代表親切交談。張艷秋表示:京劇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民族的精神。此次走進校園,不僅是為了展示京劇的魅力,更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年輕學子了解京劇、愛上京劇,在青年心中灑下一粒京劇的種子,期待未來能生根發芽。京劇藝術與旅游產業有著天然的契合點,京劇豐富的文化內涵能為旅游增添獨特的魅力,旅游也是傳播京劇文化的良好載體。希望同學們作為未來旅游行業的從業者,能夠將京劇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產品和服務中,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讓更多人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
“原來京劇這么有趣!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有故事!”演出結束后,不少同學仍沉浸其中,意猶未盡。第一次近距離觀看京劇的李同學興奮地表示:“這次演出改變了我對京劇的印象,希望以后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優秀的傳統文化!”
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的張詩倩同學表示,有幸在校園中邂逅上海京劇院帶來的經典折子戲,演員精湛的唱念做打、細膩的情感演繹,盡顯京劇作為國粹的深厚底蘊與匠心傳承。作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深感其與服務行業共通——臺上分毫必究的功底,恰似服務中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角色情感的精準拿捏,亦如洞察賓客需求的同理心。京劇不僅是藝術,更教會我們以文化熱忱對待專業,讓每次服務都成為傳遞溫度的“折子戲”。感謝藝術家們帶來的文化盛宴,愿承匠心,在未來崗位上演繹屬于自己的專業風采。
旅游管理專業的孫思穎同學表示,作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觀看了今天的京劇令我收獲頗豐。舞臺上,演員們精致的扮相、精妙的唱腔與程式化動作,瞬間將我帶入歷史情境,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京劇所蘊含的故事、美學與表演形式是極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這讓我意識到,在旅游規劃與開發中,可將京劇等傳統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體驗,既能傳承經典,又能為旅游業注入新活力,未來我也希望能為文旅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旅游日語專業的劉禹涵同學表示,作為一名旅游日語專業的學生,演員們的靈動身段、鏗鏘唱腔、靈動而又華麗的舞姿,將京劇“唱念做打”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昭君出塞》中,我發現肢體語言與服飾符號竟真的能跨越語言壁壘,這讓我想到了京劇的對外發揚,讓我思考在外國游客觀看時,如果加上同步翻譯的字幕,可能會讓人更加投入其中。這場演出既讓我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更堅定了我以日語為媒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此次上海京劇院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是旅游學院(旅專)“以美育人,向美而行”美育文化交流展示月系列活動之一。京劇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與精神密碼,通過京劇藝術中唱念做打的精湛技藝、華麗精美的服飾道具、跌宕起伏的故事劇情,使同學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傳承文化根脈。未來,旅游學院(旅專)將持續開展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美育實踐活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讓青年學子在藝術熏陶中汲取精神力量,成長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注入美育動能。
(供稿、攝影: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