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施行之際,為推動新時代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5月30日,由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主辦,上海托幼協會、虹口學前教育產教研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中福會兒童發展促進中心協辦的“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學前教育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侯莉敏教授,上海托幼協會會長顏慧芬,上海師范大學社科處副處長王宏,虹口區教育學院學前教研主任許玭團隊,中國福利會幼兒園園長、中福會兒童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鳳煒,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師以及部分研究生等參加此次研討會。會議由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燕主持。
會議在熱烈的氛圍中拉開帷幕。上海師范大學社科處副處長王宏在致辭中指出,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和教育需求升級,學前教育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的戰略轉型,這對政策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她談到,本次研討會聚焦新時代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響應國家戰略的重要努力,期待與會專家深入探討關鍵議題,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同時,她對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發展提出了期待與要求,希望中心進一步強化學科交叉、拓展國際視野、深化校地合作、促進成果轉化,持續提升研究水平和服務能力。
隨后,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侯莉敏教授作題為《以法治建設推動學前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在系統分析我國學前教育法治化歷史進程的基礎上,她表示,法治建設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能夠保障學前兒童權益、推動學前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同時,學前教育法治化進程中還面臨諸多挑戰,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從宏觀上把握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把教育思考放置在我國乃至全球的學前教育改革潮流中去審視研判,仰望星空的同時又腳踏實地,以切實行動踐行學前教育法。
會議的下半場由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魏聰副教授主持,來自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中福會兒童發展促進中心、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的教師帶來專題研究報告。
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高敬教授聚焦幼兒園課程建設展開分享。她指出幼兒園課程建設是系統和長期的工作,是一種課程決策的權力、一份辦幼兒園的責任、一項承載諸多意義的工程。她談到課程建設要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以提升園長的課程領導力為核心,以教師參與為關鍵,需要在行動中完善、與時俱進優化從而為課程建設提供保障。
中國福利會幼兒園園長、中福會兒童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鳳煒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探討如何在數字化浪潮中堅守兒童立場,通過技術賦能守護兒童主動成長的空間。鳳園長首先提出問題:在AI大背景下,什么是兒童發展最寶貴的東西?引發大家對技術倫理與教育本質的思考。隨后,她通過“護蛋行動”等具體案例展開,指出要以“真實情境”激發兒童主動生長、以“活動工具”指引兒童正向發展、以“矛盾沖突”推動幼兒突破自我。她呼吁在人工智能時代尤其要站穩兒童立場,守護兒童主動生長的空間。
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教研室主任許玭分享了虹口區教育綜合改革2025年重點實驗項目《基于幼兒發展優先的園內外實踐體驗活動研究》。基于打開資源觀、融合育人觀、聯結課程觀、創造豐富經驗的理念,項目組立足虹口地域特色,深入挖掘紅色基因,傾力打造“虹腳丫”區域項目。項目形成了“1+4+40”的模式,即在虹口區教育學院的指導下,帶領4所領銜園和40所推廣園開展項目探索。目前在研究類、實踐類、公益類等各領域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助推區域學前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友緣副教授、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夏旻共同報告了產教研聯合研究項目《CLASS-T量表評估驅動的托班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研究》。該研究立足托幼一體化發展背景,聚焦托班教育質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師幼互動質量,創新性地構建了高校、區教研室和幼兒園三方協同的行動研究模式。通過科研與教研的深度融合,項目不僅實現了學術研究對教育實踐的有效指導,探索了產教研協同的新路徑,更顯著提升了托班教師對師幼互動質量的自主評估意識和專業能力。
專題研究報告結束后,上海托幼協會會長顏慧芬女士進行了總結點評。顏慧芬從本體論的層面上啟發學前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真正意涵,并指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基于兒童立場,使兒童真正被看到。學前教育法等政策法規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她希望學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動學前教育在人口結構變革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會議最后,學前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楊成龍在總結發言中,向與會專家學者對學院的支持致以衷心感謝。他談到,學院將緊密圍繞新時代學前教育發展需求,持續推進理論創新、政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深度融合,通過深化科學研究、加強政策分析、緊密對接實踐需求,為構建高質量學前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供稿、攝影: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