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杠规则-二八杠魔术麻将牌

解放日報(版面頭條):兒童電話手表里的“秘密”

發布者:新聞中心發布時間:2025-07-26瀏覽次數:10

來源:解放日報(版面頭條) 2025年7月26日 09版 深度

標題:兒童電話手表里的“秘密”

作者:李昂/朱雅文/孫怡洋



  • 某品牌手表的聊天助手。 朱雅文 攝


本報見習記者 李昂 記者 朱雅文

實習生 孫怡洋

劉萌第一次接觸成人世界的隱秘角落,是在兒童電話手表上。

那一年,她13歲,初二。暑假的一個夜晚,她被好友拉進一個陌生的群聊,在這里發現了許多超出她認知的內容:低俗的玩笑、輪番發布的身體裸露照片。

一個男孩向劉萌發出好友請求,劉萌用母親的手機通過了請求。剛加上好友,對方就發來“表白”:“我喜歡你,你可以和我談戀愛嗎?”

劉萌的經歷并非孤例。為了避免過早使用手機,不少家長給孩子配備了兒童電話手表,大約每3個孩子中就有1人擁有兒童電話手表。然而,這塊小小的屏幕,早已在通話、定位功能之外延展出復雜的生態。近幾年,部分品牌手表因社交功能過于繁雜、內容審核缺位,屢遭家長投訴。家長希望給孩子一個更“純凈”的通訊工具。尤其當電話手表撞上性意識萌動、社交渴求強烈卻又極易迷失的青春期,它便將家庭教育的難題推向更深處。

“碰一碰”交友

很長一段時間里,“交朋友”這件事對劉萌來說很困難。和人打招呼時,她感覺自己像個機器人,憋了半天只能緩慢吐出“你——好——”,她難以用言語表達內心感受。如果有人主動和她說話,她會感到緊張,甚至尖叫或用頭撞墻。

讀小學時,她是同學眼中不合群的“怪物”,常受到言語或肢體攻擊。她嘗試向老師反映,但說話語氣又很平淡,老師便以為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只是口頭警告。直到初二,這種“奇怪”現象才得到解釋:劉萌被確診為阿斯伯格綜合征,一種與孤獨癥類似的社會交往障礙。

為了合群,劉萌做過許多努力。五年級時,班里很多同學都會用電話手表“碰一碰”加好友,這一功能僅限于同一品牌的手表。“就像兩只小動物觸碰鼻子,確認彼此的氣味,增進信任和感情。”父親劉冰曾這樣形容。

劉萌向父母提出要一塊電話手表。母親王婷認為手表的定位功能可以保障女兒的安全,便答應了。但王婷沒想到,電話手表為女兒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劉萌進入一個微型網絡世界——“手表圈”。同齡人圍繞動漫、追星、體育、繪畫、配音等愛好建立群聊互動,這種線上社交被稱為“混圈”。參與者大多在11歲到15歲之間,高中生極少。

與QQ空間、微信朋友圈類似,電話手表的用戶可在好友圈發布動態,收獲其他好友點贊或評論。劉萌有一位好友的動態總有70到80個贊,這意味著好友在圈內知名度很高,算得上“大佬”。

劉萌也想成為“大佬”。于是,她頻繁出現在多個聊天群,主動和陌生人聊天,話題包括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和個人經歷。她把聊天當成“做題”,經常耗費一個多小時只為編輯一條消息或動態。

努力似乎有了“回報”:她的好友數量逐漸累積到幾十個,發布的動態可以輕松獲得幾十個點贊。“我好餓”“我到家了”“我好累”“我好難過”……她開始在好友圈里肆意表達,碰到任何事情都會隨手發動態,一天最多能發二三十條。好友也會很快評論她的動態,在她不開心時安慰她。“這讓我感到被尊重,被看見。”盡管她與父母無話不聊,但仍然渴望與同齡人之間的情感鏈接。

與劉萌的父母一樣,陳嫻也是考慮到定位功能比較實用,才答應上二年級的女兒購買電話手表的請求。

“每次帶孩子出去玩,看到小朋友用手表‘碰一碰’,就能迅速拉近關系。”在陳嫻看來,如今電話手表相當于兒童的社交工具。“沒有它,孩子交不到朋友。”

陳嫻女兒的小學禁止戴手表入校,所以只能在周末興趣班及節假日使用。按照陳嫻的要求,女兒上高中才能使用手機。但陳嫻不知道的是,如今電話手表的功能十分強大,和手機沒有太大差別。

混跡“手表圈”

到了初三,玩電話手表成了劉萌唯一的情感寄托。那年寒假,她的電話手表品牌推出類似QQ照片墻的“主頁”功能,這成為孩子們“集贊”的“主戰場”。用戶可以互相給好友主頁點贊,每人每天最多能給一個好友點20個贊,每人每天收獲點贊量上限為3000個。

與成人社會類似,“手表圈”也有其運行規則。主頁的點贊量成為圈內唯一且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就像成人社會的金錢與權力。“我還是‘小透明’的時候,在一個群里問大家要不要玩真心話大冒險,就有人罵我,還把我踢出群。”當時劉萌的主頁點贊量低,天然處于弱勢。

剛進圈的劉萌很快習得這套“叢林法則”,認為必須把主頁的點贊量刷高。在繁忙的初三階段,她抓住一切碎片時間給好友點贊,換取回贊。據她估算,每天給140多名好友每人點20個贊,總共需要一個半小時。“很多人會卡著零點——主頁點贊刷新的時候,或者早上定個5時的鬧鐘,早起點主頁,每天都要這樣。”劉萌說,她還算不上對主頁特別上心的了。

主頁的高點贊量只是一張“入場券”,“混圈”還需精心維護人際關系。劉萌缺乏社交技巧,常加上好友就問對方幾歲、來自哪里、父母做什么工作,導致冷場。

多次失敗后,劉萌琢磨出一套方法:觀察和模仿其他人的聊天話術、對著空氣練習開玩笑的語氣、把自己的經歷編成聊天素材、和自己對話練習拋梗和接梗,還常在吃飯和走路時自說自話。

為了給主頁集贊,“混圈”的人還要“擴列”,即擴充列表中的好友數量。擴列講究“門當戶對”,只有主頁點贊量相當的人才會“互擴”。因此,劉萌會拒絕手表等級在21級以下的人加好友申請,因為21級以上可以點20個贊。

2022年4月,她的主頁點贊量突破10萬。“當時排得上全網前五。”劉萌清楚地記得,那段時間很多人主動加她為好友,給她點贊和評論,夸她“可愛”“漂亮”,向她表白。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受到那么多同齡人的簇擁和追捧。

一種“強刺激”

在“手表圈”里,成人世界的內容出現了,確立情侶關系變得簡單。在被好友拉進的第一個群聊里,劉萌交到了男朋友。當時,這位男生主動加她好友后,發了一張鎖骨的特寫照片,要求她也發照片。她聽說,還有的群會讓女生輪流發裸照,男生則贈以電話手表積分作為“打賞”。

震驚之余,她感到好奇。“那時,我對這些沒有概念,以為說這些話會很受歡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難以置信。”由于母親給她的手表開啟了睡眠模式,她在晚上11時后無法參與群聊,只能旁觀。

王婷掌握女兒在電話手表上的一切活動,劉萌也將父母視為現實生活中最親近的朋友,無話不談。當王婷得知女兒的網戀男友要求她拍私密部位的照片時,一向支持女兒上網社交的她變得嚴肅起來。她和女兒強調,不能暴露自己的隱私部位。劉萌沒有答應男孩要求,兩人分手了。王婷還給女兒報名參加性教育夏令營。

“手表圈”給劉萌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女兒中考前三個月,王婷收到學校老師發來的一段視頻——女兒在上課時突然躺到地上打滾,沖出教室。老師建議劉萌休學。受到阿斯伯格綜合征和學業壓力等因素影響,劉萌出現嚴重抑郁,必須服用精神類藥物。

其實,王婷很早就察覺到女兒有些“奇怪”:小時候,劉萌總是把衣服弄得很臟,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把手涂滿口水后在作業本上亂拍,把口水濺到別人身上。但女兒的學習成績很好,老師都夸她聰明、善良。王婷和丈夫一開始將這些無法解釋的行為歸咎于女兒“不學好”,并動手打了她。

后來,女兒出現軀體化癥狀,一到學校就胃痛嘔吐。她帶女兒去醫院腸胃科檢查沒問題,才意識到可能是心理問題。于是,王婷定期帶女兒看心理醫生,才得知女兒出現的情緒問題是阿斯伯格綜合征的連鎖反應。當女兒初三出現嚴重抑郁情緒時,王婷夫婦以及心理咨詢師一致認為,手表社交對劉萌是一種“強刺激”。

家長“禁不禁”

同為母親,陳嫻也曾為女兒的手表社交擔心過。

一個周六的上午,陳嫻開車送女兒去興趣班。路上,女兒手表群聊里突然跳出一條消息:“大家一起死亡吧!”在二年級女兒的認知里,這屬于“不文明的話”。“為什么會有人發這種消息?”女兒感到費解。陳嫻立馬拿過女兒的手表拍照取證,要求女兒退群。陳嫻沒收了女兒的手表,并了解到女兒是被興趣班里一名四年級的同學拉進群聊的。

陳嫻慶幸女兒第一時間告訴她,但也想到更多:如果小朋友不和家長說,甚至私下和群里的人聯系或見面,后果不堪設想。陳嫻決定向該品牌手表的客服反映情況,并質問對方為何像“死”這樣的敏感詞未被有效屏蔽。

對方起初稱陳嫻多慮了,這可能是小朋友之間的玩笑,陳嫻感到氣憤。幾天后,陳嫻收到對方回復,表示“死”這個字已被屏蔽。

此前,為讓未成年人有個健康的網絡空間,部分電話手表開啟聊天助手功能。群聊中,若出現不健康的內容,消息不會被顯示出來。但這樣的機制似乎尚未完善。目前聊天助手僅能監測文字,若語音中存在不健康的內容,依然會顯示。

陳嫻將投訴一事告知女兒,教育她以后碰到這樣的事情也可投訴,甚至報警。“這其實和家長的引導有很大關系。”陳嫻說。

這件事發生前,陳嫻沒有認真研究過兒童手表的每項功能。她發現,孩子面對面用手表“碰一碰”加好友,是不需要家長端驗證的。而陌生人線上加好友,家長端的驗證功能也不是手表默認的設置,需要家長自行開通。電話手表功能繁多,若要一一禁用,則需要家長一一設置。這讓包括陳嫻在內的眾多家長感到頭疼,“就像現在手機的功能也有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會研究透徹”。

陳嫻還發現,女兒會使用“好友圈”記錄父母的停車位號。陳嫻認為這屬于個人隱私。她還發現,女兒的好友在“好友圈”里發布的動態內容都比較消極,最常見的是“我好無聊啊”,且每隔幾分鐘就發一條。于是,陳嫻把女兒的“好友圈”功能禁用了。

“自己人”圈子

去年1月,王婷和劉冰陪已經17歲的女兒坐高鐵去安徽,和在電話手表上網戀的男朋友“奔現”。王婷一開始擔心女兒會因為社交困難“見光死”。但考慮到女兒渴望在現實生活中與同齡人社交,最終同意了。

見面那天,王婷和劉冰在酒店窗口看著男孩接走女兒。女兒回來告訴他們,第一次見面很愉快,王婷和丈夫才放下心來。

“戀愛是一種非常親密的社交關系。她可以通過和異性相處,慢慢學會正常地表達情感。”王婷說。劉冰也表示,他們和心理咨詢師都持續關注女兒的心理狀況,支持她在可控范圍內嘗試網絡社交,并適度進行干預和引導。

陳嫻的女兒目前上小學,每次她要檢查女兒手表,女兒還算配合。但偶爾幾次禁用女兒手表功能,女兒就會找父親解除禁用。有一天晚上,女兒向陳嫻抱怨,表示要趁媽媽睡覺時,自己偷偷解除禁用。

這句話讓陳嫻意識到“禁用”不可取。“我知道這種辦法簡單粗暴,但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把握好尺度。”陳嫻希望電話手表品牌方可以開發讓家長遠程監控孩子聊天記錄的功能,但又擔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和自由交流的權利。

陳嫻的心情頗具代表性。在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蔡丹看來,當前兒童青少年通過智能手表形成的社交圈,既反映了數字時代兒童社交需求的變化,也對家庭教育提出新挑戰。蔡丹指出,兒童成長中最重要的三種關系是親子、同伴、師生關系。低齡兒童以親子關系為首位。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在青少年時期,對同伴關系的需求會越發強烈。

電話手表因此成為同伴間的身份標識,“同款手表‘碰一碰’互加好友,是孩子們建立‘自己人’圈子的重要方式。”此外,電話手表的“好友圈”功能為兒童提供了重要的情感共鳴平臺。在這個虛擬社交圈中,孩子通過吐槽課業壓力、抱怨任務困難等共同經歷,獲得同伴的理解與認同。

“當孩子向家長訴說時,常得到‘這有什么難的’回應,但在好友圈,他們能得到共情。”蔡丹表示,這種共情既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也強化了群體歸屬感。

對比傳統弄堂里成群結隊的玩耍場景,當下兒童正面臨現實社交的荒漠化。蔡丹強調,線上社交雖然便捷,卻難以替代面對面互動的情感價值。“AI和電子產品主要傳遞信息和知識,但社會交往的核心——共情、合作、助人等社會情感能力,需要通過真實的眼神接觸和肢體語言來培養。”蔡丹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指出,當孩子一頭扎進手表社交不出來,就像發燒是身體在發警報一樣,說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和歸屬感。

蔡丹建議,“父母要在學習之外,為孩子創造多樣化的成就感體驗,讓孩子感受到‘我能行’。”他特別提醒小學階段很關鍵,“這是孩子最后幾年主動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光,要通過共同活動傳遞善良、利他等品質,而不是只關注學業”。

針對部分家長強制檢查手表的行為,蔡丹強調,青春期前是建立溝通的關鍵期,粗暴干涉會削弱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他建議家長“適當放手”,在可控范圍內,允許孩子犯錯,并在日常的親子互動中向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陳嫻擔心的敏感內容問題,也受到相關部門重視。今年5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完成《兒童手表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編制工作并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從信息安全、數據安全和內容安全等方面著手,強調兒童手表網絡安全的問題。其中要求制定專門的兒童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并展示供監護人查閱;建立兒童專屬內容池,展示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并定期更新。

并非“必需品”

上高中后,劉萌不再像以前那樣沉迷“手表圈”。她意識到電話手表并非生活“必需品”,她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卻只能獲取有限的情緒價值。

今年已是劉萌“混圈”的第五年。她發現,“手表圈”變得越來越現實、復雜甚至殘酷。以前,聊各種興趣愛好的群已經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集贊的“主頁群”和為前者服務的“破解群”。安裝“外掛”需要花費100多元,破解程序可在5分鐘內一鍵給所有好友點贊,還能自動查出未給自己點贊的好友。

“很多人都要求好友在12時前給自己主頁點贊。如果查出來有人沒點,就會刪好友。”劉萌回憶,在她讀高一的那年9月,她打開已經4個月沒用的電話手表,發現自己的主頁點贊量落后一大截,被部分人刪除了好友。

劉萌最“上癮”時曾在二手網站花800元左右,購買了一個安裝了破解程序的二手手表,又花900元買了一個主頁點贊量高達90萬的賬號。王婷沒有阻止女兒,只是讓她用自己攢的零花錢買。目前,劉萌的兩個賬號的主頁點贊量均突破100萬。然而,“它終究就是一個數字”,主頁給劉萌帶來的成就感已經消退。

即便如此,劉萌對“手表圈”的評價有很多。為了讓家長了解“手表圈”的另一面,她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則帖子,強調“手表圈”對像她這樣社交困難孩子的價值和意義。

劉冰看完女兒的帖子后,也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文。有家長評論:“我家的小孩也是某品牌電話手表的擁躉,但從來沒有過這些思考。”

對劉萌而言,“手表圈”是她成長道路上的一段經歷。“它教會我如何與自己、與他人相處,摸索與人交往的邊界,在一次次試錯中學會如何面對這個世界。這些只有我自己親身去體驗、去失敗、去受傷,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現在,她已經準備好邁入新的人生階段。(文中除蔡丹外均為化名)


鏈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code=jfrb&date=2025-07-26&id=450380&page=09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50380

熱點新聞
最新要聞
海王星百家乐官网技巧| 正品百家乐官网游戏| 百家乐官网桌蓝盾在线| 网上百家乐官网假| 深圳太阳城酒店| 百家乐官网看图赢| 澳门百家乐官网公司| 百家乐怎么刷反水| 百家乐| 大中华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申城棋牌2.0| 机器百家乐作弊| 真人百家乐官网输钱惨了| 百家乐喜牛| 百家乐官网平台租用| 山西百家乐用品| 百家乐官网单双打法| 大世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来安县| 百家乐智能软件| 千亿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巴宝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玩百家乐官网有钱| 云博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2号技术打法| 百家乐正网包杀| 六合彩生肖表| 百家乐官网路单生| 百家乐官网经验之谈| 天上人间娱乐城| 珠江太阳城广场| 百家乐投注科学公式| 百家乐官网一邱大师打法| 百家乐官网规则澳门| 澳门美高梅线上娱乐| 网络棋牌室| 亚洲顶级赌场的微博| 大发888官网| bet365 金融| 嘉年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扑克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