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杠规则-二八杠魔术麻将牌

縱論中國傳統文化——南京大學哲學系徐小躍教授在法政學院的演講摘要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03-11-04瀏覽次數:8362


2003年9月19日

????“文化”的基礎和核心是哲學,每種文化都體現在這種文化的具體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上。而每種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又體現在每個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因此有些學者把“文化”定義為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文化也可以說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傳統文化”簡單地說就是在農業社會基礎之上產生的文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在中國農業社會基礎上產生的文化。

????今天我主要講以下三個問題:第一、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狀況。第三、概要地介紹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三個部分——儒道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曾被亞斯貝爾斯稱為“軸心時代產生的文明”。所謂“軸心時代”就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先秦子學就產生在這個軸心時代中。與此同時,世界也曾產生過這樣的文明,如古希臘文明、印度文明、巴比倫文明,這些文明對世界的發展都產生過重大作用。但這四大文明的歷史命運是迥異的。隨著古羅馬帝國的滅亡,希臘文明在歐洲大地暫時湮滅了,其文化被保存在阿拉伯國家。巴比倫文明也是盛極一時,最后終絕了。印度文明的主要標志佛教在公元前6世紀由釋伽牟尼在古印度創立,但它的壯大、發展則在中國。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我國,隨著佛教與本土文化(主要指儒道)的對立、沖突、融合,最后產生了宋明理學。中華文明產生之后,在中華大地上從未間斷過。先秦子學儒、墨、道、法等,除了墨家在漢以后一段時間內斷絕外,一直對中國的政治、教育、文學以及民族的深層心理結構、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實社會中已經處在“無子無孫”的狀態。而一種文化、一種哲學是提供人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精神食糧。人失去了精神家園,喪失了安身立命之所,就會出現焦慮、彷徨、不安。這是一種“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內不在己”的“無處狀態”——即不知道終極的追求和關懷;沒有現實的關注;把自己作為完全獨立的絕緣的個體;喪失本我和求真的狀態。處在這樣的“無處狀態”中是最可怕的。希伯來文化由于對上帝的敬畏感而產生了許多宗教和神學思想;希臘文化是通過對自然、世界原始事跡的探索來顯示人的本質而后獲得自由;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則是起于對人生的憂患,這種憂患并不是基于對人生疾苦的憂患和擔憂,而是對“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見不善不改”的憂患。張橫渠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其中最關鍵的是“為往圣繼絕學”。我們當代知識分子應該有一種對文化、對道德的熱忱追求和熱愛,應該繼往圣之絕學。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儒道佛。首先是儒家,“不知儒家,不能入世”。“入世”就是“經世”、“濟世”,凸顯的是一種有為的精神,體現“現實”的特點。所以儒家的特征就是“入世、有為、現實”。“入世”,即關注人生和社會,這就是中國哲學最大的特色之所在。儒家關注生命的進程,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它重人事輕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的精神境界體現在《易傳》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生命層次的揭示就如孟子所言的“惻隱、羞恥、辭讓、是非之心”。

????儒家的現實關懷,就在于對人的生命層次做了準確的解釋。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有兩種:生存和生活。生存的方式,就是人的自然的物質需求;生活方式,就是人對意義與價值世界的追求。孟子曾說“人異于動物之幾希?”為什么古人這么擔憂?就因為人一不小心就會把人之為人的那個東西丟掉了,那樣就跟禽獸差不多了。其實每個人身上有兩個“頻道”:右邊的頻道控制生存方式;左邊的控制生活方式。但現代人整天開啟他右邊的頻道,很少開啟左邊的,有的人到死也不知道人生還有光明的一面。

儒家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追求人與人、社會、自然的“和諧”關系。子曰:“仁者愛人也”。如何愛呢?“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中國古人把它稱之為金律,包括兩層意思:“自強不息”和“善為人母”,即“成己成人”。這是儒家的精髓。同時儒家也規定了最基本的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恕”,這是“一言可以行之者”的,1992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會議上就把它作為全球倫理的金規則。因為儒家的“恕”有它獨特的情懷:“民胞物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合一”。

????儒家強調剛勁有為,強調奮斗。但人在奮斗過程中會遇到挫折,這時就需要智慧。這種智慧就是道家文化。古人云:不知道家,不能出世。它凸顯的是道家“無為”的精神,體現了“超現實”特征。道家的思想還在于鮮明的批判精神:對社會文明進程中人性本真喪失的批判,即“歷史發展的二律背反”——文明進步了,生產力提高了,但代價也很慘重。《老子》認為:“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止,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食稅”、“有為——制定規章制度”都是強為、亂為,這是違背人性的。《莊子》批判統治者“朝圣出,田剩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為之道,非道也。”文明的社會應該是“天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而現實的人道卻“損不足而補有余”。這是極大的不公,所以道家要極力抨擊。

道家認為人的不自由就在于“物役”“情累”“心滯”“意染”——被外在的物欲所奴役;被情感所負累;整個意識被污染。道家最痛絕的是這些東西。

????道家對中國人的生死的體悟也是非常深刻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從自然界中來,到自然界中去,這是自然之大化。道家認為生死有三個境界:“重生輕死”;“生生死死”;“不生不死”。

????道家的“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子的“自然”不是指“日月星辰、列星隨旋,陰陽大化,風雨博施”的自然界,而是指“天成天就”的本來狀態,不管是人還是自然都是天成天就。

????“佛教”的特征:“空”,即不真實有、假有。釋迦牟尼提出“因緣和合”——世界萬物都是眾多原因和條件構成的。這個“因緣和合”指內在的原因和外在的條件謂之緣。世界萬物都是由眾多縱橫交錯的原因所構成,離開原因和條件就沒有獨立的存在。所以佛教由此派生出三大法令:諸形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構成的條件是時刻變化的,所以要諸形無常的。“諸法無我”就是沒有一個絕緣的實體存在。世界萬物包括上帝、神都是因其它條件而產生的,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但是人們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產生很多煩惱。

????最常見的煩惱有八種: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無取。這并不是說佛教是消極的悲觀,佛陀的本懷是“以苦得樂”。如何“以苦得樂”?佛教提出了許多法則,如“三學”、“五戒”、“六度”。“三學”就是:戒、定、慧。佛教的“戒”是對人生最容易犯的毛病開出的藥方。人生有三大毛病:第一、容易做錯事。于是佛教制定了許多戒律,如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這些戒律具有普遍的倫理意義。第二毛病——人心散亂,不能集中,所以佛教提出“禪定”。人生的第三毛病就是人的“無名”,所以佛教要提出“般若之智”。“般若之智”就是“無分之智”,如不二法門、平等、忍辱。“六度”指:十戒、禪定、般若、布施、忍辱、精進。佛教的“布施”,不是“財物布施”,而是“法布施”——把道理、思想無功利地無條件地傳播給大家,使人人都能明鑒自己的本性;最高的是“無為布施”——給你勇氣。“忍辱”是對恥辱的忍耐。“精進”是專精和進步。這里可以看到佛教要人們要向更高的境界去提升。

????所謂“佛”就是人之本性超越的無分別圓滿的一種存在。怎么成佛?“當下即是”——明白“因緣和合”的道理,你就能成佛;只要明心就是佛,佛并不是在遙遠的他鄉、彼岸,而就在你心中,心外無處可求。

????儒道佛三家文化從各自的方面對中國人的生命、生活方式發生重大影響,其終極就是尋求符合人性的最本質的存在。按照這種文化生活的人就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存在。

????最后我用佛教的語言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境由心起”。“境”是外境,靠人的心、意念、主觀去轉換。這種主觀與主體緊密聯系,是一個意義與價值的存在;這個意義與價值的世界是由人心去創造、顯現。一個人是正確的,那么這個價值與意義的世界也是正確的。但是處于相同的境遇、相同的狀況,不同素養的人、不同心境的人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誠如孔子所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可見“心境”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必須繼往圣絕學,提高精神境界,升華生命層次。(黃輝 整理)

熱點新聞
最新要聞
澳门百家乐官网是怎样赌| 财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出千的方法| 百家乐深圳广告| 大发888娱乐场怎样下载| 泰来百家乐官网导航| 哪个百家乐官网投注平台信誉好 | 真人百家乐官网赌博技巧| 百家乐游戏公司| 电玩百家乐游戏机路单| 永利娱乐城提款| 百家乐官网利来| 大发888官方下| 2024地运朝向房子| 赌王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钱百家乐官网哪里最好| 24鸡是什么命| 百家乐官网算牌皇冠网| 百家乐游戏开发技术| 黄大仙区| 澳门百家乐信誉| 六合彩历史开奖记录| 足球百家乐官网系统| 真钱梭哈| 大发888合作伙伴| 百合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赌博游戏平台| 太阳城百家乐群| 淄博市| 百家乐乐百家娱乐场| 香港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公式与赌法| 元游视频棋牌游戏| 澳门百家乐秘诀| 百家乐官网如何必胜| 恒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如何必胜| bet365备用器| 申博太阳城官网| 做生意摆什么好招财| 全讯网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