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杠规则-二八杠魔术麻将牌

金律、銀律、銅律、鐵律——北京大學哲學系趙敦華教授在法政學院的演講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03-11-12瀏覽次數:5676


(2003年9月19日)

????首先講一下什么是價值律,價值律不等于道德律,但與道德律是有關系的。道德的基礎是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是有一定規律的。當然我們講的價值律不等于經濟學中講的價值規律。經濟學是講等價交換,經濟上講的價值等于商品可以量化的勞動成本。我們講的價值律的價值包括物質利益,也包括象生命、自由,這種生活的權利,還包括在心理上,我們感覺到舒服平和這樣一種精神上的利益。利益就是好處,利益的反面就是壞處,所以當我們的利益、好處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避免害處也是一種利益。簡單地講,什么叫價值律呢?價值律就是求利避害。這是一個總的說明,那么具體地說就可以歸結為我們所講的金、銀、銅、鐵律。金律、銀律是道德律,銅律是非道德律,所謂非道德律,它既不好也不壞,是一種價值中立。銅律雖然是非道德律,但是只要經過適當的引導,就可以向道德律轉化,但它也可以向反道德律轉化,它本身是非道德律。 ????

鐵律就是反道德律,非道德律和反道德律是不一樣的。用英文來講,非道德律就是nonmoral,反道德律就是innomal。反道德就是赤裸裸的惡的價值,把惡作為行為的道德取向,生活的價值是反道德的。????

金律、銀律、銅律、鐵律的價值是等而下之的。道德律價值最高,所以我們把它叫做金律、銀律;非道德律等而下之,我們把它叫做銅律;反道德律價值最低,所以我們把它叫做鐵律。這個比喻就是這么來的。我先把這四律具體解釋一下,金律和銀律雖然都是道德律,但是它們的價值還是有所區別的,不少人忽視了這個區別。實際上這個區別是很簡單的,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來,金律和銀律分別是道德要求的肯定和否定兩種不同的表述。既可以用肯定命題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用否定命題的方式表述出來。銀律就是用否定命題表達出來的道德律,最經典的就是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蹦阕约翰幌胍臇|西,你不要強加給別人。金律是道德要求的肯定的命題,如果用古文的話講就是:“欲人是欲己,亦是欲人”。欲人就是想要的,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大家可能想這兩句話差不多,是一種意思的兩種不同的表達:一種是從正面講,一種是從反面講。實際上,意思是不一樣的。金律和銀律不是我自己的創造,最早的時候,英國有一個傳教士,或者漢學家。他最先把中國的經典——四書五經從中文翻譯為英文,當他翻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時候,他有一個注解,他覺得孔子的這個講法要比耶穌的說法低一等。他自己是一個神學家,《新約?馬太福音》里,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這就是金律,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不要怎樣對待別人,孔子的這一要求要低一等,所以不能叫金律,只能叫銀律。但是他可能沒有注意到孔夫子的另一句話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边@句話根據我們傳統的解釋,肯定的說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所以孔子之道就是忠恕之道。用我們現代的語言說,所謂忠道就是金律,正面的肯定的陳述。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個否定的表達,就是你不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不要怎樣對待別人。兩者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得出來,肯定的要求要比否定性的要求更高,它們不是在一個層次上,一個比另一個有更大的倫理價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要求別人不要加害于人,不要做壞事,你不想別人來害你,你也不要去害人。你不想別人來騙你,你也不要去騙人。這是銀律的基本要求。但是,金律是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去對待別人。這是在不做壞事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地要求去敬己為人,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如果我希望別人來幫助我,我就要去幫助別人。如果我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就要去尊重別人。一個是要求不做壞事,一個是要求只做好事。這不是同一行為的兩個方面,而是兩個層次的行為。這兩個層次的行為是可以互相對應的。首先是不做壞事,當然不做壞事是不夠的,要更上一個層次,就是我們講的“敬己為人”,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相對而言是被動的、消極的,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做好事是積極的、主動的,要求敬己為人是非常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這就是金律和銀律的區別。下面來講銅律和鐵律。????

銅律和鐵律,你們在書上可能是找不到的。金律和銀律,你們可以在論語以及中外思想家對孔子思想的解釋中找到。銅律和鐵律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對不對希望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評。????

首先,銅律,在說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比如說,我不想別人來騙我、害我,我也不騙人、害人,但是你不騙人,不害人,別人偏偏要來騙你,害你。那你怎么辦呢?這不是一個想象的問題,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古人早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大家還記得中山狼的故事吧。東郭先生救了中山狼,他也許是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準則辦事。如果我們把狼比作人的話,我們不希望我們的生命受到損害,所以我們也不希望狼的生命受到傷害。所以出于銀律的準則,他就保護了中山狼,但是中山狼,不但不感恩,反而要加害東郭先生。那么怎么辦呢?有兩種選擇,一種就是把金律和銀律貫徹到底,中山狼對中山先生就是這樣說的,做好事就要做到底,現在我肚子餓了,你救了我,還應讓我吃飽,你就讓我吃了吧。如果東郭先生把金律、銀律貫徹到底,那么就應該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給中山狼吃了。這是第一種選擇。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還是會按照銅律來行事,那么什么是銅律呢?我們還是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的句式。銅律就是“人施于己,反施于人”。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這就是銅律。你們在書上找不到這句話,但是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格言都是銅律的主張。比如說“以德報德,以怨報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以命抵命”、“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這些格言實際上都是銅律的主張。為什么我講銅律的主張是非道德律呢?因為銅律是一種行為對等的原則,而不是公正的原則。公正的原則是道德的范疇,銅律不是公正的原則。對等的原則在很多情況下不一定是公正的。銅律用行為對等的原則拉平了個人和個人、階級和階級、人群和人群之間的差別,它就是要求用對等的行為來回應自己所遭遇到的行為,用對等的效果來償還你所受到的結果。這里講的有好壞兩個方面。你受到別人的幫助,你也應該對等地償還別人。比如說一個富人幫助一個窮人,對他來講也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付給窮人的也許只是他全部財富的九牛一毛,但是按照銅律的對等原則,就是“人施于己,反施于人”,那么窮人要付給富人的也許是他畢生的勞動。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這是對等的。這是從好事上講,那么從壞事上來講,有“以血還血,以命抵命”。如果一個強者要傷害弱者,他只需要動一動小指頭或者發一個號令,就可以嚴重地傷害弱者,弱者也許要以生命為代價來還擊,要強者受到同等的報復,這是對等的但這是不公正的。最現實的例子就是巴以沖突,它們的力量懸殊,巴勒斯坦人為了報復,他們使用什么手段呢?他們使用人肉炸彈,但以色列人用的卻是飛機、坦克。相對來講,巴勒斯坦人為了報復,他們付出的更多,但是巴勒斯坦人堅持要這么做,他們堅持的就是銅律,要讓以色列人受到對等的報復。我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正是因為他們怨怨相報,所以他們的問題始終得不到公正的解決。所以我們認為巴以沖突影響到國際公正的秩序。銅律是對等的原則,本身并不是不公正的,它是既不善,也不惡的非道德原則,但是只要引導得當,它就會導致一個公正的社會秩序,并且這個公正的社會秩序可能成為社會道德的基礎。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種非道德律怎么可以導致道德律的結果。我想這是銅律的特點決定的,銅律首先是對別人的行為的好壞作出判斷,作出反映。這是第一點,但第一點是不夠的。因為人們在社會中打交道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行為,往往是多次的遭遇。人們第一次的反映可以根據別人對自己的好壞,采取對等的行動,但是我們還要對自己的反映所引起的后果作出進一步的判斷,也就是說,如果我對你的行為進行了報復,你對我又會采取什么行動?你對我采取行動后,我又要采取什么行動呢?也就說從行為的始發條件所引發的一系列反映,始發的行為和后來的連鎖反映的一系列的行為,我必須事先作出考慮。也就是說我在走第一步之前,我要考慮到第二步、第三步,就和下棋一樣,每下一步都要考慮到以后幾步甚至幾十步的后果。我想,初學者和下棋大師他們之間的區別就在此,初學者也許只考慮到第二步,第三步,而下棋大師呢,可以考慮到十幾步甚至幾十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銅律不僅是對等的原則,而且是利益得失的博弈的規則,博弈就是下棋,是在整個過程當中來計算利益的得失,而不是從一次性的簡單行為來看得失。要從我和他人以后的一系列的交往之中來計算我們的利益得失。如果不進行利益博弈,你就不知道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不知道該怎樣對待別人。所以說“人施于己,反施于人”實際上是要求有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沒有利益的博弈的過程,你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那么按照銅律來進行博弈的典型論證是囚徒的兩難推理。即設想有兩個人,他們共同犯了一個罪行,但是這兩個人都被警察抓住了,都把他們當作嫌疑犯,并沒有抓住有效的證據。警方就把他們隔離審查,一方不知道另一方是否會供認,而警方一再的向他們交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根據這個政策,如果他們兩個都不供認,那么他們兩個犯下的嚴重罪行就不會被知道。警方知道的都是些輕微的證據,他們兩個人就會被各判一年徒刑。但是兩個人都供認,他們的罪行就會加重,各判五年。但是如果一個人供認,一個人不供認,那么供認的這個人就會從輕發落,當場釋放,那么不供認的人就會抗拒從嚴,就會把兩個人的罪行加在他一個人身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要根據博弈的規則考慮到底是供認好還是不供認好。如果不供認,最好的結果是判一年,最壞的結果是判十年。如果供認,最好的結果是當場釋放,最壞的結果是做五年牢。最后的結果是兩個人都供認了。因為供認要比不供認的總的利益要更大。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這里是銅律在司法上的案例,事實上銅律在政治上,在整個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比如講熟悉西方政治思想的同學都知道,近現代西方政治的理論基礎就是社會契約論。國家是怎么產生的,就是每一個人都訂立了一個社會契約,但是,人為什么要訂立一個社會契約呢?人在自然狀態下,自由自在不受國家的管轄不是更好嗎?但是在自然狀態之下,如果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發生了沖突,沒有一個公正的裁判者,那么這個沖突就會發生戰爭。那么每一個人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權威來保障我們的生命,生命是最重大的利益所在。為了建立公正的權威,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一部分的權利轉讓給公正的權威,讓公正的權威來行使。當我們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它來當一個裁判進行判決。我們每個人都服從它的判決。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犧牲了一部分的自由權,包括我們各行其是的裁判權,但是我們得到的是我們的自由權在公正的秩序下得到了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命、財產權都得到了保障。這也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了社會契約,而走出了自然狀態。政治制度是這樣,經濟制度也是這樣。亞當?斯密提出了“經濟人”的假設,即每個人都有最大限度地增值自己的財產的天性。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意愿,最大限度地來增值自己的財產,這就會引起沖突。引起沖突的結果是大家的利益都消耗在沖突中,每個人都得不到利益。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市場,市場需要有一個公正的規則。我們按照這種公平交易的規則來增值我們的財產。但是在遵守這種規則的同時,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約束自己放棄自己的一部分權利。然后你才可能在這個規則之下最大限度地實現你的財產的增值,否則你會失去更多。所以亞當?斯密認為市場是“看不見的手”。事實上,這個“看不見的手”是利益博弈的原則在那里不知不覺地起作用。我們講的銅律的應用不僅是西方人的觀點,在先秦的時候,墨子就已經提出來了這種思想。墨子可以說是最早提出社會契約論的,墨子講兼愛,就是象愛自己一樣愛別人,但是兼愛并不是出于人的本性。墨子講如果你不愛別人,如果你損害了別人,別人也會來損害你,這樣就會引起爭斗,導致天下大亂。墨子講如果這樣,那么人就“如禽獸然”,和禽獸沒有區別。為了這種自保自愛的目的,就需要一個顧全大家利益的統一的原則,這個統一的原則就是兼愛。我們可以判斷,銅律在西方,在我們中國的古代都是得到承認的思想。????

下面我們來講鐵律,鐵律是什么呢?我們還是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式,簡單地說,鐵律就是“己所不欲,先施于人”。不是勿施于人,而是先施于人。我不想要的東西,先強加給你。當然我們在書上也是找不到這句話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格言。這些格言實際上表達了鐵律的意思,比如講“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這就是鐵律要先施于人。比如曹操講“寧要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這就是鐵律。還有“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這些都是鐵律,鐵律是反道德的。它擺脫了銅律的行為對等原則的限制。銅律的行為對等原則雖然是非道德的,這個非道德也有積極作用,它的行為對等原則是對反道德行為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如果你傷害了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地傷害你,那么他就不敢無端地、貿然地去傷害別人。但是鐵律想出了一個招數來擺脫銅律的對等原則,這個招數就是“先”,這個先不僅是行動在先,而且是策劃在先。他策劃在對方的報復之先。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對方的報復行為失效。他的這個“先施于人”,是一種冒險心理,賭徒的心理。他只考慮到先下手的效應不顧手段和代價,不計后果。他只想到成功以后會得到什么樣的利益,而不考慮這樣做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考慮這種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所以,他在損害別人的時候,不計后果,總是僥幸地認為他能夠逃脫被害方的對等報復和社會正義的懲罰。所以講“己所不欲,先施于人”實際上是一種犯罪心理。如果說得輕一點,就是賭徒心理。他就是這種一次性的心理,孤注一擲,不考慮后果。就是即使失敗也在所不惜,抱著這種“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理去損害別人。他的這種反社會的犯罪的心理具有徹底性,非常狠毒,或者用這種斬草除根的方法使對方徹底地失去報復的能力,“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或者具有隱蔽性,不露痕跡,逃之夭夭,也不讓對方留下報復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社會上那些駭人聽聞的大案、要案,就可以發現這些犯罪分子就是抱著這種心理作案的。那么鐵律的這種心理學的基礎是不是偶然的呢?是不是只有那種犯下了驚天大案的犯罪分子才有這樣的心理,我們絕大部分普通人不會有這種心理。這樣,鐵律也不成其為律了,因為它不具有普遍性了。但是我們之所以把鐵律放在金律、銀律、銅律的同等的律的地位,就是承認鐵律也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律。這種反道德的價值律,是有其群眾基礎和廣泛的心理基礎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說犯罪的心理比較少見,但是賭徒的心理就很常見了,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賭徒。賭徒非常多,只是現代社會的法律的限制。如果沒有法律的限制,比如在澳門沒有禁堵的法律,我們可以看到賭場紅火到何等程度,賭徒的數量是何等之多。我們從賭徒的行為的普遍性也可以看到鐵律所依賴的心理基礎。從理論上講,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都具有同等的作用和地位,人不完全是理性的。人在很多情況下,并不知道他的利益所在,即使真正知道他的利益所在,并不總是選擇合理的途徑來實現他的合理的利益。往往在更多的情況下,選擇非理性的手段來達到他的目的。所以在目的和手段這個方面,人都不是理性的動物。這一點大家只需要看看現代西方哲學中的非理性主義的思潮,我想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金、銀、銅、鐵律,我都解釋了,那么結論是什么呢?我的第一個結論就是道德建設要以銅律為引導,這就是我講的道德引導。我認為現在我們道德建設的重點并不是發揚金律、銀律,這是符合現代社會特點的。金律是對傳統道德的一個總結,它是符合傳統社會的需要的。傳統社會是一個以金、銀律為主導的社會。但是金律的主導作用,是依賴宗教信仰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一些形而上學的理論體系,比如象古希臘的哲學,基督教的信仰,這是在西方。在中國,是中國儒家的心性論,佛教、道教的一些教義,這些可以說都是維護金、銀律的精神支柱。但是從近代開始,西方社會首先把銅律作為道德、政治、法律和市場經濟的基礎。我剛才講到了社會契約論,講到了亞當?斯密的市場經濟天然的合理性,包括在道德領域,休謨的道德哲學以及十九世紀以后的功利主義,實際上它們都是從銅律出發來論證社會公正的秩序的基礎。在這個社會公正秩序的基礎上來建立道德的規范?,F代社會與傳統社會不一樣,現代社會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價值的多元化,在于它的開放性,在于它的流動性,在于它的功利性。所以現代社會人們關注的是利益的調節,而不是利益的犧牲和服從。當然在極端的情況下,在戰爭的情況下,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國家和集體都是要求個人犧牲。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在正常的和平的環境中,有條件要求的是利益的調節、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而金律和銀律所強調的是個人利益的犧牲和服從。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是現代社會在價值多元化的條件下,你以一種價值觀,以單一規則來要求服從整體,放棄自己的利益是很難做到的。另外,現代社會是開放的,每一個人交往的對象很多,并且是往往不固定的。這樣就出現了家庭紐帶松散,友誼分散,人情淡漠,不像傳統社會,大家都住在一起,都彼此認識。在傳統社會里可能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他的村莊。他生活的環境就是一個村落,家庭血緣的紐帶非常緊密,在這種緊密的關系中,推己及人是很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說我知道你想什么,我也知道你不想什么。所以金律和銀律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在現代社會,我們每一個都被拋到了社會上,在公眾場合,誰都不認識誰,完全要靠道德自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那是很難的。所以要靠一種公共的秩序,靠一種制度來維持,否則就很難奏效。但是這種公共秩序,社會制度的基礎就是銅律的“利益博弈”的原則。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不一樣的特點。我們經常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的道德是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所以我們必須從社會存在這樣一種客觀事實出發。這是我的第一個結論。

????第二個結論和第一個結論相關,就是道德建設要靠健全的、合理的制度建設引導。而銅律的優勢就在制度的建設,而金律和銀律的優勢就在于能夠照顧到人群關系,照顧到個人的溫情。我們按照公眾利益的最大化的準則,如果你違反了社會制度,你就應該受到懲罰,不管是什么,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敵人,他們都要受到平等的對待。所以我們講銅律的制度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一個規范的制度,一個是建立一個防范的制度。這兩個是相互依存的。防范的制度就是要讓那些賭徒似的、犯罪的行為失效,防止任何人用暴力的、恐怖的、欺詐的這樣一些反道德的手段來謀求自己的利益,來傷害別人。如果沒有有效的手段來阻止這樣的行為,那么人們為什么還要來遵守這種制度?沒有必要了。比如講在市場上,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暴力、欺詐的手段發財,那么誰還愿意奉公守法、遵守市場的規則呢?如果這種反道德的,違反市場規則的行為能夠更快、更大地發財,這樣就不會有誠信守法。我們現在都講誠信與守法,誠信與守法的前提就是要讓那些不誠信、不守法的人受到懲罰,否則任何誠信與守法的宣傳,任何市場規則的體系都不起作用。打個比方,人們追求的欲望好比是洪水,我們需要兩種制度,一種是防范的制度,其作用就在堵。就是把受鐵律指揮的,無法無天,從輕發落的心理給堵住,不僅要堵,還要疏。那么這種規范的體系起的作用就是疏,就好像給人的求利避害的欲望留下了唯一的一個出口。在其他出口都被防范體系的閘門堵死了之后,那么人們的行為只能夠留下銅律所規定的出口,納入到銅律所建立的規范的體系的渠道中,服服帖帖地、平穩地流淌。這就建立了一個健康的穩定的社會。這是第二個結論。????

第三個結論就是要避免銅律的不利的影響,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我們要知道銅律是非道德律,那么從道德的立場來判斷,它就有不利于道德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就在于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很容易產生這種對利益斤斤計較的自我中心主義。遇到什么事都進行算計,都來用博弈的規則。個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不可能象象棋大師一樣想到幾十步,幾百步。你可能想到的就是幾步,十幾步。想到十幾步以后,要保存自己的利益,以我為中心,別人的利益如果我損害了他,只要不會引起法律的制裁,不會引起對方的覺察,不會引起對方的報復,那么我就悄悄地損害他一下。很容易出現這么一種行為,當然這種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法律是管不到的,但往往是不道德的。那么我們就要克服??渴裁纯朔??這就要靠傳統的資源,靠金律和銀律,所以我們說以銅律為主導,并不是說要拋棄金律和銀律。金律和銀律也有優勢,它可以建立一種人和人之間的善意。我們不用把人想得太好,不需要把每個人都想作是圣人,但是也不要把人想得太壞,以為人對人都是狼。所以我們在人和人之間需要一種最低限度的善意。如果沒有一種最低限度的善意,社會就不能維持。我們依靠這種最低限度的善意,就可以為我們制度的建設,法律的建設,道德的建設創造一個條件。如果沒有一個最低限度的善意,那么執法者和守法者彼此之間處于一個敵對的關系,一點相互信任都沒有,那么這種法律所管轄的對象把執法者看作他的敵人,怎么能夠心悅誠服地服從法律?并且再好的制度,再完善的法律都是有空子鉆的,如果你完全靠制度也是不行的??偸怯行┤税凑砧F律的要求精心策劃,他逃脫法律的懲罰的幾率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要用傳統的倫理資源,首先是建立人與人最低限度的善意,靠這個善意,執法者與守法者相互配合使我們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不斷地完善。在這個制度完善之后,就會使我們的社會環境更加純潔。在這種好的社會環境之中,人和人之間的善意就會越來越多,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種良性的循環實際上也是我們傳統上所講的義利關系。在合理的健康的社會中,義和利不應該是矛盾的。也就是說銅律保護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利,但是同時也為發揚金銀律創造了一個條件,也就是建立了一個公正的社會秩序。那么金銀律反過來維護或者促進了銅律所建立的防護或規范體系的有效性。這樣義和利就再也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良性循環的關系。我這里也有一個比喻,我講的比喻就是古希臘神話里講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黃銅時代和黑鐵時代。我講的傳統的社會好像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到了近代,西方社會就進入了黃銅時代。但是西方后現代主義泛濫,后現代就是以相對主義、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向一切價值,一切普遍的道德提出了挑戰。當然后現代僅僅是一種主張,如果讓后現代主義的主張付諸實現,我們現實的社會真的進入一個后現代的社會,那么這個后現代的社會就是沒有任何道德規范,每個人都各行其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欲望無限膨脹的黑鐵的時代。為了防止黑鐵時代,我們金律、銀律和近代社會的銅律就要結合起來,這種結合我就叫做黃銅時代。古希臘神話里講的第三個時代是青銅時代,不是黃銅時代。所以我們道德建設的方向是黃銅時代。黃銅就是銅,以銅律為主導,但它又吸收了金律和銀律的優勢,可以說它是合金,它是青銅、黃金和白銀的混合。所以就用了這樣的比喻,即銅律和金銀律共同起作用的社會,這樣的一個時代就是黃銅時代。我想我們的任務就是走向黃銅時代。(何慶群 整理)
熱點新聞
最新要聞
赌百家乐官网的心得体会| 百家乐官网大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官网稳赚秘籍| 大丰收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娱乐城都有啥扑克牌游戏| 百家乐官网多少钱| 运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庄比闲多多少|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更| 玩百家乐官网技巧看| 平潭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位置| 百家乐官网博娱乐平台赌百家乐官网| 免费百家乐倍投软件| 属龙人与属虎人做生意| 百家乐官网赌博机怎么玩| 澳门顶级赌场国际| 圆梦城百家乐娱乐城| 乐宝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稳定打法| 二八杠论坛| 网上百家乐官网游戏玩法| 海立方百利宫娱乐城| 大发888娱乐平台下| 百家乐白茫茫| 澳门百家乐赢钱公式不倒翁| 七匹狼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出闲几率| 蜀都棋牌游戏大厅| 蓝宝石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赌王有哪些| 百家乐官网模拟分析程序| 霍山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软件辅助| 江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送1000| 属狗人做生意店铺朝向| 百家乐软件代理打| 百家乐保单机作弊| 百家乐马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