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文明、誠信”教育是落實民族精神教育中國家意識教育、文化認同教育和公民人格教育這三個重點的關鍵舉措,也將是構建社會主義榮辱觀長效教育機制的三個著眼點。因此,必須在“感恩、文明、誠信”教育中實現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機結合
????●在青少年中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關鍵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整個國民教育體系,在構建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當前,就是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緊緊抓住課內、課外兩大體系,形成強大的社會育人合力
????自去年初《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出臺以來,全市大中小學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道德內容,也為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點
????民族精神既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傳統的積淀,也是當代中國公民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指導規范。弘揚民族精神的目的,就是引導青少年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認同“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的精神要素和價值觀念,激發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于引導青少年學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祖國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
????無論是民族精神教育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目的都是要培養具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且都是從對國家人民的價值態度、對思想文化的選擇判斷和對個人修養行為的自覺要求等三個方面來進行的。在教育過程中,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認識內容,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則是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價值判斷的標準,為民族精神教育指明了方向,兩者共同形成了對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內容體系和價值標準。因此,社會主義榮辱觀既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切入點。
????——以“感恩、文明、誠信”教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結合點
????根據上海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指導綱要》把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點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貫穿了價值理想、文化素養、公共行為和個人修養等方面的是非判斷標準。
????具體而言,“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就是對青少年學生國家意識的要求。愛國主義之所以被視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因為國家是民族共同體的最高形式,無論個人、家庭,還是社區,乃至一個民族,都主要依靠國家并在國家范圍內獲得文化、生產力、安全和繁榮。個人對國家的熱愛,不只是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的熱愛,還應當是對培育自己成長的父老鄉親、國家人民的熱愛。無論是熱愛祖國還是服務人民,都是個體的一種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形成強烈的國家意識,也才能真正做到“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為榮”。因此,感恩教育不僅是國家意識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內在要求。
????文明不僅是個人的文化修養,更是個體將自身的價值選擇與時代、歷史的總體要求自覺聯系的一種行為表現。文明的重要標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時代發展的自覺掌握,特別是對當代科技發展的自覺掌握,就是引導學生相信科學、尊重科學、學習科學;二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人類發展的終極關懷。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崇尚科學,掌握科學的知識,更要求我們以人為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歷史性與現代性融為一體,引導廣大青少年文明修身,真正做到知榮辱、講文明。
????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需要一個結構正義、合理的制度安排,也需要公民品德和公共精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作為個人對公共行為的基本規范,是衡量現代公民人格是否健康的基本指標,是公民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把誠信教育作為民族精神教育中公民人格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教育學生誠信不僅是個人人格修養的基本要求,成為規范個體行為的強大動力,引導個人處理公共事務,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規范?!案卸鳌⑽拿?、誠信”教育是落實民族精神教育中國家意識教育、文化認同教育和公民人格教育這三個重點的關鍵舉措,也將是構建社會主義榮辱觀長效教育機制的三個著眼點。因此,必須在“感恩、文明、誠信”教育中實現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機結合。
????——以落實《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長效機制建設的著力點
????在青少年中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關鍵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整個國民教育體系,在構建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當前,就是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緊緊抓住課內、課外兩大體系,形成強大的社會育人合力。
????在民族精神教育與中小學“二期課改”結合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豐富內涵,使之作為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實施、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在大學階段,特別應當緊密聯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一輪建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道德、法律、近現代史中挖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增設一系列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相關的配套選修課程,為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提供菜單式選擇。在民族精神教育課外活動體系建設中,要通過開展考察活動、社團活動、社會服務、農村、企業實踐活動、軍政訓練、科技活動、民俗技藝訓練、名著閱讀、影視觀賞、戲劇欣賞、歌曲學唱、節慶活動和儀式教育等,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形成全社會方方面面支持和配合的育人合力。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作用,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納入學?!笆晃濉卑l展規劃,體現到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個方面,貫穿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各個環節,形成強大的學校育人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融合,整合教育資源,拓展教育渠道,努力形成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積極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作者為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委員會副書記)
????(摘自2006年9月6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