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提出“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時,也在“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中,增加了“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認為,“這一修改將改變目前政府審批導致專業設置‘一窩蜂’的現象,有利于學校發展特色專業,告別千校一面。”
由高校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確實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題中之意,也是釋放高校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這當然是教育改革的一次進步,但是能否如談松華所說的那么樂觀,就此改變專業設置“一窩蜂”的現象,告別“千校一面”的局面,筆者表示懷疑。當然,這并非是否定規劃綱要的積極意義,而是想強調,專業設置自主化并不能一勞永逸,自主化之后,把如何化解“跑偏”的危險提上日程也是刻不容緩。
如今的高校專業設置已然“跟風化”、“功利化”。“一哄而上”的現象不勝枚舉——計算機熱潮中,很多專業都“打扮”得與信息技術關系密切;中國加入WTO前后,“國際貿易”專業遍地開花。往往都是“大躍進”之后又快速“雞肋化”。再者,就是“功利化”昭然若揭——有的高校為了“綜合性”,像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等“冷門”專業也門門都開。也有不入流的高校看到中文、歷史等專業不像工科專業那樣需要大量經費和技術設備投入,容易開設,就硬著頭皮上馬。本來是憑實力說話的專業設置,卻成了分食教育利益的工具。即便是近年來一些高校開設的高爾夫球和奢侈品管理等專業,雖然從專業設置角度來講頗有創新精神,但其高學費、辦學隨意混亂依然廣受非議,功利化色彩揮之不去。
高校專業設置自主化之后,這樣的功利化趨勢又該如何避免?也許有人會說,市場會自動調節、“削峰填谷”。可是,在高校專業設置審批制下尚且如此“一窩蜂”,自主化后,跟風豈不是更便利?竊以為,專業設置的關鍵,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審批不審批,也不能完全寄望于“自我調節”,而應該務實理性,開好前后兩扇門——新專業前門進,“落后產能”、“過剩產能”的專業后門出。
由此,專業設置自主化之后,必須打好針對功利化的補丁。一方面要避免新專業不切實際、盲目跟風——比如,美國大學設置新專業一般會先到業界調研,研究該專業方向的學生究竟應該學什么,再根據市場需求設置教學內容,學用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與社會“接軌”;另一方面要擠“專業泡沫”,建立嚴厲的專業退出機制。對于那些濫竽充數的雞肋專業,那些為逐利而拼湊的“跟風”專業,不妨設置一定的退出條件,既然自主化暗含市場競爭之意,市場準則也就必不可少,否則就會亂套。
專業設置自主化確為一大進步,但是如何避免重蹈此前專業設置功利化的覆轍,當是自主化之后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畢竟,這就好像重傷患者能夠下床走路確實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但“走路”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再“治療”,而精心“治療”則有助于今后更自由便利地“走路”,專業設置自主化,亦是如此。
由高校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確實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題中之意,也是釋放高校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這當然是教育改革的一次進步,但是能否如談松華所說的那么樂觀,就此改變專業設置“一窩蜂”的現象,告別“千校一面”的局面,筆者表示懷疑。當然,這并非是否定規劃綱要的積極意義,而是想強調,專業設置自主化并不能一勞永逸,自主化之后,把如何化解“跑偏”的危險提上日程也是刻不容緩。
如今的高校專業設置已然“跟風化”、“功利化”。“一哄而上”的現象不勝枚舉——計算機熱潮中,很多專業都“打扮”得與信息技術關系密切;中國加入WTO前后,“國際貿易”專業遍地開花。往往都是“大躍進”之后又快速“雞肋化”。再者,就是“功利化”昭然若揭——有的高校為了“綜合性”,像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等“冷門”專業也門門都開。也有不入流的高校看到中文、歷史等專業不像工科專業那樣需要大量經費和技術設備投入,容易開設,就硬著頭皮上馬。本來是憑實力說話的專業設置,卻成了分食教育利益的工具。即便是近年來一些高校開設的高爾夫球和奢侈品管理等專業,雖然從專業設置角度來講頗有創新精神,但其高學費、辦學隨意混亂依然廣受非議,功利化色彩揮之不去。
高校專業設置自主化之后,這樣的功利化趨勢又該如何避免?也許有人會說,市場會自動調節、“削峰填谷”。可是,在高校專業設置審批制下尚且如此“一窩蜂”,自主化后,跟風豈不是更便利?竊以為,專業設置的關鍵,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審批不審批,也不能完全寄望于“自我調節”,而應該務實理性,開好前后兩扇門——新專業前門進,“落后產能”、“過剩產能”的專業后門出。
由此,專業設置自主化之后,必須打好針對功利化的補丁。一方面要避免新專業不切實際、盲目跟風——比如,美國大學設置新專業一般會先到業界調研,研究該專業方向的學生究竟應該學什么,再根據市場需求設置教學內容,學用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與社會“接軌”;另一方面要擠“專業泡沫”,建立嚴厲的專業退出機制。對于那些濫竽充數的雞肋專業,那些為逐利而拼湊的“跟風”專業,不妨設置一定的退出條件,既然自主化暗含市場競爭之意,市場準則也就必不可少,否則就會亂套。
專業設置自主化確為一大進步,但是如何避免重蹈此前專業設置功利化的覆轍,當是自主化之后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畢竟,這就好像重傷患者能夠下床走路確實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但“走路”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再“治療”,而精心“治療”則有助于今后更自由便利地“走路”,專業設置自主化,亦是如此。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