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師生作為主創團隊的光影舞蹈詩劇《上海之光》,作為“上海之春”的新作之一,昨晚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首演。 石頭攝
田旭
將夢想之光照進現實——流光溢彩的舞臺何其燦爛,上海這座城市的未來前景又是何等地輝煌。無論是燦若星空還是宏大敘事,《上海之光》用光影這一獨特的藝術媒介極盡浪漫地書寫了一個現實與夢想同在的上海。
由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師生作為主創團隊的光影舞蹈詩劇《上海之光》,作為“上海之春”的新作之一,昨晚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首演。單從作品的題名來看,很難想象該劇會有什么新意,令人意外的是,這部作品對光的設計和運用已然超越了我們對同類多媒體舞臺作品形成的慣有經驗。
在《上海之光》中,浪漫的詩意,宏大的主題,時而激蕩、時而溫情的舞蹈——這一切,無不因為對“光”的運用獲得了令人驚喜的呈現。縱觀全劇,舞臺上的布景鮮有實物,對特定時代與場景的描繪,幾近皆由精心設計的光影畫面而呈現。動態的光幕藝術地分割了舞臺空間,營造了具有深度感的時空畫面,給人更為濃郁的歷史感,使有限的舞臺空間帶給人浩瀚無際的視覺感受。或許,這種浩瀚來自視覺畫面的燦若星空,也來自作品本身的宏大敘事。
因為對“光”的獨到設計與運用,竟讓我們對“光”有了新的理解:光影的縱橫交織與自如變換,重塑著舞臺的畫面,色彩各異、富于層次和動感的光影不斷切割著舞臺的時空,這一切似乎給人一種幻覺——原本真實動感的舞蹈被隱匿在光幕背后,似乎漸漸失去了原本的真實,加之現代的氣息,甚至會突然帶給人一種與真實空間的疏離感……舞臺畫面時而磅礴激蕩、時而溫馨細膩,光影與舞蹈時而交融無間、時而藕斷絲連,令人瞬間分不清究竟是在觀賞電影還是在欣賞舞臺作品。
這一夜的舞臺上,光影不再僅僅作為舞蹈敘事的輔助手段,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某種獨立性,其在作品敘事結構的承續連接、歷史時空的交替變換、情感色彩的渲染流轉等方面,都成為必不可少的主角。如此,“光影”在藝術表達與審美體驗中的獨特功能與價值被凸顯,從而打破了現代多媒體技術往往作為輔助手段參與藝術創作與呈現的慣常功用。
或許,這部作品單憑光影的創意便能引人入勝。相比之下,舞蹈在作品中應有的主體地位似乎被光影“剝奪”了。就此而言,舞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使光影營造的浪漫時空更加真實,也充盈著觀眾的想象空間與多樣化的審美期待。或許,我們還可以再大膽一些去設想,能否將部分舞蹈呈現予以弱化或從某些表現環節部分地抽離,進而將該作品的題名改為“光影舞臺詩劇”《上海之光》呢?
如若上述浪漫的設想成立,則意味著該作品原有的創作意圖未能在現實作品中實現。這似乎也影射了當前舞蹈作品創作中對藝術科技或其他藝術形式的借用太過大方甚至依賴的傾向。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4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