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為跨國企業構建起抵御風險的“穩定錨”,更以制度創新的“確定性”對沖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從《外商投資法》的立法突破到自貿試驗區的規則試驗,從“一網通辦”的政務革命到“無事不擾”的監管智慧,中國正通過系統性改革與國際規則深度接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全球企業提供更加透明、公平、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向世界詮釋何為開放即安全的現代治理邏輯。
法治筑基:以規則透明度破除投資“玻璃門”
中國營商環境改革的本質,是通過法治化重構市場信任機制,將隱性壁壘轉化為顯性規則,讓外資企業從摸著石頭過河轉向沿著規則前行。
立法破冰,實現權力平等。2020年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徹底終結了外資“超國民待遇”與“次國民待遇”并存的二元結構,以“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為基石,將外資準入從“逐案審批”簡化為“備案+登記”,使外資企業真正獲得與內資企業同等的法律身份。這一立法革命不僅體現在文本層面,更在實踐中形成“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制度慣性。2024年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
司法護航,平等保護中外合法權益。中國知識產權法院的成立與《專利法》第四次修訂,將惡意侵權法定賠償上限提升至500萬元,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使權利人維權成本顯著低于侵權代價。2024年,全國法院新收一審涉外知識產權案件8252件,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結合影響性案件作出更多引領性司法裁判,彰顯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更值得關注的是“行政執法+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完善——上海浦東新區率先建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實現侵權線索一案雙查,使商業秘密刑事立案周期縮短40%。這種嚴保護與快保護的制度組合,正在重塑全球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規則預期。
標準接軌,營商環境全球通行。中國在營商環境建設中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競爭中性、政府采購、數字貿易等領域展開壓力測試。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國有企業條款,明確要求政府采購不得因企業所有制形式設置歧視性條件。海南自貿港推行跨境數據流動“負面清單+安全評估”制度,為跨國企業數據跨境傳輸提供合規路徑。這種邊試點邊對接的漸進式改革,使中國營商環境逐步與國際最高標準規則接軌。
效率革命:以政務數字化重塑市場生態
中國營商環境優化的核心突破,在于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構政府與市場的交互界面,讓企業從“跑部門”轉向“點屏幕”。
極簡審批,確保企業“只跑一次”。北京、上海等城市推行的“一業一證”改革,將餐飲、藥店等28個行業的準入許可整合為一張綜合許可證,審批時限壓縮80%以上。浦東新區率先實現企業開辦“秒批”,實現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社保登記等事項“一網通辦”,企業設立全程“零見面、零跑動、零紙質材料”。“一網通辦”平臺已接入全國31個省級政務系統,3600余項高頻服務實現“跨省通辦”,企業辦事材料平均減少60%。海關總署推出的“單一窗口”將進出口申報時間從4小時壓縮至5分鐘。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營商環境成熟度報告》,中國在“開辦企業”指標上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93位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第7位,創下歷史新高。這直接推動2024年中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為59080家?,同比增長9.9%?,展現出強勁的外資吸引力。
數字賦能,實現智慧監管。市場監管總局構建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整合38個部門的406項檢查事項,通過風險分類模型實現監管資源精準投放。上海試點“市場主體合規一碼通”,將企業信用、行政處罰、司法判決等12類信息集成于二維碼,監管人員掃碼即可獲取企業體檢報告,使檢查頻次下降60%的同時,重點領域監管覆蓋率提升至100%。這種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監管范式,既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又提升市場秩序維護效能,為跨國企業營造出合規即自由的營商環境生態。
生態重構:以產業鏈韌性對沖全球風險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與地緣風險交織的當下,中國通過制度創新重塑產業生態韌性,將“中國制造”的規模優勢轉化為“全球樞紐”的穩定價值。依托“鏈主企業+生態集群”的協同機制,長三角、大灣區等產業帶構建起“4小時零部件配送圈”“24小時全球應急響應”的彈性網絡,使外資企業既能共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效率紅利,又能依托本土供應鏈的抗沖擊能力對沖全球斷鏈風險。特斯拉上海工廠通過本地化垂直整合,實現95%零部件國產化率。蘋果公司以“中國研發+中國制造+中國創新”重構供應鏈邏輯,形成長三角3小時供應鏈圈,支撐其新品研發周期縮短30%。這種在開放中增強韌性、在共生中創造價值的產業生態,不僅讓中國成為跨國企業抵御全球風險的避風港,更推動中國供應鏈從成本洼地升級為全球價值鏈的壓艙石,以制度型開放為全球經貿關系注入確定性。
結語
當全球貿易陷入保護主義泥潭,中國以營商環境優化為支點,撬動起自由貿易規則的范式革命,以營商環境制度“確定性”對沖世界“不確定性”。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今天,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已超越經濟政策范疇,升華為一種全球治理理念。中國營商環境改革的本質,是通過制度型開放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躍遷。這種改革既非簡單的政策優惠,亦非被動的規則跟隨,而是以全球視野重構市場制度、以創新思維突破治理瓶頸、以系統集成提升改革效能。中國正通過持續性的營商環境改革,為全球企業打造穿越周期的價值錨點,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增長的新動能。
(作者余運江上海師范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首批上海智庫青年領軍人才)
鏈接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75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