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正光,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師范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安徽省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委員、“概論”分教指委主任委員,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安徽省優秀教師、高校優秀思政課教師、師德先進個人。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著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肇始與擘畫》等3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多項。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政課影響力提名人物獎、省社科文藝出版獎二等獎兩次(2011、2019)、首屆長三角高校思政課教學比賽一等獎等。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武漢爆發,并在極短的時間內肆虐全國各地,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危害。面對肆虐的疫情,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指示,對疫情防控進行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指明了方向。對于如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縱覽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不難發現,在每一個關鍵的歷史瞬間,都是人民群眾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國運淪喪中,是人民群眾掀起了“五四運動”的洪流,吹響了馬克思主義號角,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礎、階級基礎;在白色恐怖時期,是人民群眾高擎著紅旗,用“農奴戟”“手推車”埋葬了蔣家王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在激情燃燒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人民群眾懷揣“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豪邁與熱情,進行了百折不回的探索;在奔向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大潮里,依然是人民群眾“吃第一個螃蟹”,用超常的智慧和力量推動著中國這艘巨輪朝“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邁進。正是看到了人民群眾的磅礴偉力,我們黨才把群眾路線看成自己的生命線、根本工作路線和戰勝各種困難險阻的重要法寶。過去革命、建設需要依靠人民群眾,今天的改革需要依靠人民群眾,眼前的疫情防控依然需要依靠人民群眾。
事實上,當前正在開展的疫情防控戰就是一場“人民戰爭”。從張繼先、李文亮等第一批上報或預警疫情的一線醫生,到現在依舊奮戰在全國各醫院數以萬計的“最美逆行者”;從山東壽光捐獻蔬菜的農民到星夜兼程、不遠萬里運送物資的貨車司機;從為保障醫護產品供給而加班加點的生產工人到堅守在政府部門、街道、社區、村莊,甚至小區、樓道的工作人員、志愿者;從拿著手術刀救治患者的醫護工作者到拿著筆桿子講好中國戰“疫”故事的宣傳者,連同響應黨中央號召而“隔離”或“宅居”家中的所有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戰的戰士。
我們要戰勝病毒,需要一定的隔離,但隔不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首先,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戰略部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各省市的防控舉措,其落實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與配合。“靜”下來的城市、鄉村不是因為“隔離”,恰恰是體現了人民群眾對于黨中央戰略部署的強大執行力。其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的生命線、補給線的暢通,需要人民群眾來保障。“動”起來的“逆行者”、恪盡職守的平凡勞動者,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滋養著抗疫的生命線和補給線。最后,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打贏這場戰“疫”的心意和信念沒有被“隔離”。中國人民向來提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守望相助的人間大愛,有舍我其誰、戰天斗地的雄心壯志。中國人民正是在戰勝各種苦難中推動中華民族走向輝煌。
當前,為了阻斷疫情擴散,各地采取了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都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號召人們不聚集、不出門,許多小區、村莊、樓宇實行封閉式管理,最大程度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和集聚,從而切斷傳播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理解“動員”“依靠”群眾呢?
如果百度一下,可以看到“動員”一詞除了“發動人們參加某項活動”外,還有“把國家武裝力量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以及把所有經濟部門轉入供應戰爭需要的工作”的意思。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中,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最強“動員令”。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研判、動員、部署疫情阻擊戰。現在,廣大人民群眾正遵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的重要指示精神,同仇敵愾:有的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有的把守住自家的小區,更多的則響應號召“宅居”以待,誓言不“讓魔鬼藏匿”。
再來看一下“依靠”。因著詞性的不同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望某種人或事物來達到一定目的;一是可以依靠的人或物。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我們正是要指望和依靠人民群眾協力同心,大家都做好自己該做的,達到戰勝疫情的最終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隔離”“宅居”也是戰斗,是為戰勝疫情、為國家做貢獻。這樣的“隔離”“宅居”,人民群眾擁護;這樣的“隔離”“宅居”,更是人民群眾的自覺。
這場戰“疫”是需要全民共治的“總體戰”。它需要黨中央的積極領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調度協調;需要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軍隊的積極支援,各地區、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緊急行動、全力奮戰;需要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英勇奮戰;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在這場戰“疫”中,穩坐中軍帳、運籌帷幄的指揮員是戰士;身穿防護服、沖在抗疫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戰士;每天戴著口罩,或逆行、或駐守在抗疫各個節點上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是戰士;響應黨的號召,“隔離”“宅居”在家里的群眾同樣是戰士。在這場戰“疫”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說:“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也說:“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有理由相信,只要廣大人民群眾都自覺采取行動,眾志成城,勠力同心,最終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注:本文于2020年2月18日首發于上觀網。
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c3NjkxMQ==&mid=2247483977&idx=1&sn=f88f5d6f9ae0555cfc243274ac4e6238&chksm=a6b12ba991c6a2bf0a6bba81e8765730948f1384327b4a93d549a109cb69be075f7bc5d04d8c&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2507109443&sharer_shareid=495d36528f869b51e9e57baf81a62ce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