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建議,在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上海或可結合疫情防控尤其是后危機時代要求,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出的35項城市公共治理建議進行重點轉化,突出強調“協調、引導、營造、支持和行動”等五大治理能力建設,走出一條既順應國際要求又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現代化城市治理道路。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的關鍵年份,距離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也意味著僅剩十年時間。現在廣泛的共識是進展落后于目標。因此,聯合國在2020年初推出十年行動計劃,并邀請社會各界在全球、地方和全民等三個層面上參與。在地方層面,聯合國特別強調“在政府、城市和地方當局的政策、預算、機構和監管框架中進行必要的轉型”。其最近出版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報告也應景地提出了35項相應的城市公共治理改革建議。
2020年,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席卷中國,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的日常生活,對城市治理與危機應對的底線思維提出了更新要求。疫情再次堅定了人們對健康生活、健康經濟、健康社會的向往。中國是推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表率國家。中國城市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出的35項城市公共治理改革建議的實踐探索也因疫情防控和后危機時代的要求而有了輕重緩急之分。
“未來就是現在-2019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的新概念新提法
2019年末,聯合國出版了名為“未來就是現在-2019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報告。報告指出城市是最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地方,而公共治理轉型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報告提出如緊湊城市、有效的公共交通網絡、可達的數字基礎設施、宜居城市資金投入等35條城市公共治理轉型建議。這些建議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市治理內容。另一類是和時代要求緊密結合的創新城市治理建議。
傳統城市治理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其中,“交通治理”主要涉及(1)提供有效的公共交通網絡、綠色出行選擇;(2)殘疾人和其它脆弱人群等所有人可進入等兩方面?!敖紖^和新城治理”主要涉及(1)新城的可持續規劃和知識創新實踐;(2)郊區和城區的共生發展;(3)優先扶貧計劃的開展等三個方面?!爸腔鄢鞘兄卫怼敝饕笖底只A設施建設和有效、公平的數字公共服務等兩方面。而“城市環境和能源利用”主要指(1)實現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增長;(2)城市水系統治理;(3)城市原材料使用;(4)溫室效應治理;(5)城市垃圾處理;(6)城市對潛在自然災難的抵御和處理能力;(7)水、能源和衛生設施的有效管理和污染物處理;(8)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創新治理內容從歸屬類別上看,并無新意。然而,仔細研究每個創新內容的具體解釋,就能發現其已經較之前發生了較大的重點傾斜和轉變。例如,在“城市空間治理”上,報告強調要實現“混合式的精準土地使用”,實現居住、商業、教育、綠色公共空間的高效率利用。在“城市日常運營治理”上,報告突出強調了一個較新的概念,即“以可持續發展和技術為基礎的全新商業發展模式的引入”。在“日常治理”領域內,報告突出強調“有價值的社會文化休閑生活”的治理。此外,報告還將大量筆墨放在了對“政府治理能力轉型提升”的闡述上,并提出兩個新概念。第一個為“強有力的‘城市科學’的開發和利用”。第二個新概念為“創新型政府的建立”。不光強調政府對“積極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的吸引能力,更強調增強該類公民在參政議政上的參與和貢獻程度。
疫情背景下對上海城市公共治理再思考
上海是一座擁有2400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此次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對上海的城市公共治理提出了緊迫的提質要求。在“?!敝邪凑諊也渴鸷腿嗣裥枨?,向全社會和全世界交出高質量的上海答卷;在“機”下提升上海的現代化城市治理能力,建設更精細化、國際化、科學化和可持續化的上海公共治理體系,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信心和中國智慧”,是上海的責任,也是上海的能力體現。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再次重點審視上海目前在城市綠色空間、循環可持續商業經濟、藝術家吸引力、夜生活活力、節日活力、鍛煉場所數量、緊湊環境建設、科研轉化、電動汽車充電、郊區居民接納程度、城市環境、空氣和水質量、氣候環境、網絡速度等方面與國際上尤其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四大全球城市之間的差距。我們建議,在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上海或可結合疫情防控尤其是后危機時代要求,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出的35項城市公共治理建議進行重點轉化,突出強調“協調、引導、營造、支持和行動”等五大治理能力建設,走出一條既順應國際要求又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現代化城市治理道路。具體而言:
(一)強化協調能力建設,協調緊湊城市建設要求中的“聚集”和“分散”尺度問題
緊湊城市是相對密度較高的城市形態,能減少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環境污染,更好地保證生活質量和環境狀況,是更有效的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策略。近年來,緊湊城市因其符合創新城市的內在要求,是打造城市核心區、帶動區域經濟附屬的有效手段而被聯合國和全球主要城市推崇?!渡虾J谐鞘锌傮w規劃(2017-2035年)》中也明確提出上海建設緊湊城市的目標和要求。緊湊聚集,首要是就是人流的聚集。在此次肺炎疫情下,人流聚集成為緊湊城市的最大挑戰。疫情結束后,在繼續堅持緊湊城市建設的基礎上,做好人流集聚和疏散的各級預案,在緊湊的基礎上增大綠色空間的開發效益,提升網絡速度、方便在線辦公,實現居住、商業、教育、綠色公共空間的高效率利用,應成為上海提升現代化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增強引導能力建設,引導全社會引入“以可持續發展和技術為基礎的全新商業發展模式”
2019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突出強調了一個較新的概念即“以可持續發展和技術為基礎的全新商業發展模式的引入”,強調全方位地思考任何一類商業模式所帶來的“正面-負面效應閉環”,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有效地引導商業模式產生更大的正面效應,減少負面影響。例如各類在線購物平臺,對促進經濟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福音,然而它也會加速快消商品的消費,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循環經濟概念引入的話,會帶來巨大的環境和社會壓力。新冠肺炎危機結束后,加強政府引導全社會采納上述的科學商業發展模式,實現整座城市的可持續循環經濟尤其是商業經濟的科學發展,應成為上海提升現代化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加快營造能力建設,營造“有價值的社會文化休閑生活”
2019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強調了全社會對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視。報告特別指出其所指的并非社會文化生活的數量,而是突出其“價值性”的品質和質量,尤其建議各級城市加大對“藝術家、夜生活、節日活力”等方面的關注力度。疫情結束后,讓城市居民重新“笑起來”,“樂起來”,“活躍起來”的主要抓手就是日常的文化休閑生活。它也是在疫情危機之后,協助上海再次吸引全球各類創意創新人群入駐,展開彼此間非正式交流,促進生活融合,催化新創意創新思維產生的一個重要載體。加強政府建設有價值的社會文化休閑生活的能力應成為下一步上海提升現代化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加大支持能力建設,支持強有力的“城市科學”的開發和利用
2019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建議全世界主要城市不僅要像以往一樣審視自身的科研實力,要更關注城市的科研成果對城市的貢獻轉換,即通常所說的“將論文寫在城市大地上”。報告認為,這種鼓勵科研轉換的能力尤其是鼓勵和支持可持續發明和專利轉化和應用的能力才是考核各級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疫情期間,上海市各級政府鼓勵全市的研究人員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專報的形式將研究用于應對新冠肺炎危機的挑戰上。疫情危機結束后,進一步加強研究成果的實地轉化,出臺各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研究人員開展“更接地氣”的科學研究工作,應成為上海提升現代化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五)完善行動能力建設,提升精準對標背景下的行動表率能力
美國紐約市在城市精準對標和行動表率上有較好的做法。例如,為了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紐約于2015年出版題為《一個擁有全球目標的城市》的報告,將紐約城市發展的四大目標(即成長繁榮的城市、公平公正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韌性城市)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目標一一對應,明確實現紐約的四個城市目標需要哪些可持續內容的支持,同時反觀紐約的城市建設如何響應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號召。2018年紐約市再次出版題為《紐約市執行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情況》的報告,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目標精準聚焦到5個對紐約2025年城市建設至關重要的目標上,優先審查這五個目標,設計細分指標,對每個目標開展細致的城市實際情況調研,了解現狀,給出對策。
建議上海可以借鑒紐約等全球城市的精準對標思路和做法,組織國內外專家力量對上海的自身發展規律、五個中心建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要求、后疫情時代的治理轉變等內容進行研究比對,篩選出影響上海下一步城市發展的最核心治理內容,設計上海版本的“上海超大型城市現代化治理十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上海的精準對標能力和行動執行力。作為聯合國人居署的合作伙伴和世界城市日這一聯合國認可國際日的項目執行方,上海在這方面的能力提升也可成為上海深度參與聯合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制定與執行進程的一個行動表率。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 ,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 ,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
鏈接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21740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