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要加強教師培訓國際交流合作,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中心。促進教師隊伍培養培訓的國際合作交流,不僅是推動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也是促進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當前,全球教師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短缺和培訓不足的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4年發布的《全球教師報告》指出,全球培訓合格教師的主要任務以及核心群體是中小學教師。從全球來看,教育水平合格教師的比例總體穩定在85%左右,也就是不合格教師的比例約占15%,但實際上各地區之間差異很大,如撒哈拉以南非洲較為落后,合格教師的比例略低于60%,且各國差異較大。與此同時,全球中小學教師短缺4400萬,STEM教師短缺尤其嚴重,亟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國際援助,共同邁向2030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師隊伍在“引進來”和“走出去”雙軌上取得了不俗成績,通過實施“‘國培計劃’名師名校長領航班學員海外研修計劃”、高校教師海外訪學研修活動、職業教育師資出海、“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師來華研修”、參加教師教學國際調查項目(TALIS)等,我國已經與全球多個國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國際教師交流合作機制。與此同時,通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全球教師交流項目、國際教師會議、教師標準制定等,我國教師教育與教師發展的典型經驗與政策優勢正在被國際社會認可、學習與借鑒,有效促進了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經驗的國際傳播。
2025年3月27日,教育部牽頭21所高校在京成立全球教師發展學院,為新時代高水平教師國際交流高校合作創設了工作機制。面向未來,加強教師國際交流可以重點圍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提升全球教師培養與集聚能力,吸引留學生來華修讀教師教育,促進國外在職教師來華培訓等。二是奮力開拓教師教育海外新格局,強化國內教師赴外交流以及院校協作交流出海,提升國內教師的全球勝任力。三是創新開辟教師國際交流新賽道,依托我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重點針對全球教師開展數字賦能培訓、國際STEM教師培訓、南南合作教師培訓。四是積極參與全球教師教育標準制定,加強我國教師標準的外溢與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教師故事。
提升全球教師培養與集聚能力。提升全球教師培養與集聚能力是建設教育強國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路徑之一,是做好教師教育領域“引進來”大文章的主要體現。通過充分發揮師范教育協同提質制度優勢,拓寬外國優秀學生來華學習教師教育渠道,在高水平教師教育院校開展國際教師職前培養,提升全球教師培養能力。通過建設一批高水平海外教師培訓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國際教師培訓項目,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國際教師培訓師資,提升全球教師來華培訓的集聚能力。
奮力開拓教師教育海外新格局。奮力開拓教師教育海外新格局是在當前“小院高墻”和“脫鉤斷鏈”形勢下主動出擊、破局解圍的關鍵舉措,是做好教師教育領域“走出去”大文章的主要體現。通過派出國內各層級教師赴海外開展能力培訓、合作研究、任職工作、技術支持、志愿服務等,能夠加強國家間的教育人文交流與人心相通。鼓勵院校協作交流出海,在海外建設分校、師資培訓合作基地、教師教育聯合研究中心等,通過“教師教育+”項目開拓教育走出去的新格局。
創新開辟教師國際交流新賽道。針對全球國家教師教育最廣泛的需求與地域,以數字教師教育、國際STEM教育、南南國家教師合作為抓手開辟新賽道、新形式,實現教師國際交流新勢能。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全球教師培養培訓提供數字產品。發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等在華國際組織窗口作用,重點開展國際STEM教師培養培訓。針對“全球南方”國家教師培養培訓需求,重點開展南南合作教師支援計劃。
積極參與全球教師教育標準治理。積極參與全球教師教育標準治理,是實現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提升中國教育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有力抓手。未來可以通過加強國際教師教育研究,做好教師出國研修與來華教育動態數據監測分析。積極參與教師教育國際標準制定,推進中外教師教育標準共建與資格互認,加強中國教師教育標準外譯工作。通過教師教育高級別會議、賽事、期刊等,創新推動教師教育國際傳播。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青年課題“世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制度型開放戰略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CDA240262)
鏈接地址:http://chinateacher.jyb.cn/zgjsb/html/2025-04/23/content_6453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