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今的日本是醫療發達國家,已有本庶佑、大隅良典等五名學者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但在日本的歷史上,醫療技術和防疫水平曾長期落后。奈良時代天平七年(735)由朝鮮半島傳入的天花疫情曾使得執政的藤原房前四兄弟全部感染死去,朝政幾乎癱瘓,《續日本紀》記載 “公卿以下天下百姓,相繼沒死,不可勝計。”在宗教盛行的前近代,作祟的鬼神邪氣被試作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僧侶和神官的祈禱是比看病吃藥更普及的治療手段。當時人們認為流行傳染病天變地異的一種,當疫病流行之時往往需要更改年號,中近世之內(約12-19世紀)141個年號之中共有25個與疫病有關。
江戶時代以后,日本的醫療水平有所提升,全國各藩有14%設立了醫學校,各藩藩校中有22%設置了醫學科。但此時的日本卻開始逐漸面臨全球化所帶來的新型傳染病的挑戰。因而,大航海時代以后的江戶時代,傳染病的流行也體現出了全球化的特點。
《虎狼痢治準》
全球化帶來的霍亂疫情
江戶時代傳染病眾多,流感、麻疹等都多次爆發。1729年橫掃俄國、德國、瑞士多國的流感傳入日本,于1733年六至七月在日本全國流行開來。江戶僅一個月死者就高達八萬人之巨,尸體無法收斂和火葬,滿街尸臭。貧窮死者更是收斂無門,幕府僅僅是將尸體集中堆放在船上在沖走了事。進入十九世紀以后,起源于印度的霍亂多次席卷日本,給幕末的列島社會帶來了深重的危機。
霍亂是殖民時代的產物。這種起源于印度恒河流域的傳染病伴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活動向全世界擴散,1817-1826年世界范圍內霍亂大流行,最終于1822年經朝鮮半島或爪哇、對馬島登陸日本。感染者嘔吐、腹瀉發病,出現極度脫水癥狀,僅兩三日就猝死,死者一日能達到二三百人,因而被稱作三日korori(霍亂)。之后霍亂經長門、廣島、岡山、兵庫傳到大都市大坂(今大阪市),終于在大坂爆發。十月以后霍亂疫情平息。這是霍亂第一次直擊日本。
長崎港
1852年以后,包括中國沿海、東南亞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地再度爆發大規模霍亂疫情。當時日本正處在走向開國的轉折時刻。1853年佩里來航,使用堅船利炮逼迫日本開國。安政二年(1855),江戶爆發大地震(大約7級)。而在幕府內部,因為將軍德川家定的病弱,雄藩大名們因將軍繼嗣問題爭執不休。就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政治動蕩的環境之中,井伊直弼(1815—1860)出山執政。井伊執政以后大興“安政大獄”鎮壓反對派,直到在“櫻田門外之變”當中被暗殺。同年(1858)六月十九日,美日雙方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輿論一片嘩然。此后,日本接連與英、俄、法等締結通商條約。七月,將軍德川家定死去。
就在美日締約一個月前,一艘名叫密西西比號的美國船只從上海出發抵達九州島的貿易港長崎,因為美國船員感染了霍亂,這艘船登陸近十天就有二三十人被感染。很快霍亂疫情擴散到長崎市內,而后經本州島西部、關西地區、東海道,于七月進入江戶沿海區域,而后侵入江戶市內,八月疫情達到頂峰,到九月方平息下來。當時的大坂、江戶都是人口數十萬到上百萬的大都市,人口密集,防疫極為不易。根據《安政箇勞痢(霍亂)流行記概略》的記述,因為死者過多,棺材不足,江戶人以酒桶為棺木,火葬場外棺桶堆積成山。該史料還記載說,火葬場的燒火爐已經不能裝下,七月底雖有緩解,到八月初又突然猛增,數日之內,來不及焚燒的尸體就有六百余。
七月疫情進入江戶之時,因為江戶人對這種新來的傳染病缺乏認識,霍亂疫情被叫做“熱病”“變病”“冒署”“korori”等等,傳聞與狐、狼、貍作亂有關(三者讀音連起來是korori)。感染者前所未聞的死狀引起了人們的恐慌,關于管狐(日本傳說中的妖怪)作祟、侵入人體的謠言傳播開來,各處還出現了捕獲怪獸異獸的流言。甚至有傳言說,作亂的異獸是從海外乘船經伊豆下田入境。顯而易見,謠言的背后是人們對“黑船叩關”所帶來的開國局面的恐慌。
西方防疫知識的傳入
霍亂疫情期間,幕府、各藩及各級行政機構采取了有限的防疫措施。根據村田路人《安政五年的霍亂流行與醫療行政》一文介紹,八月中旬霍亂席卷大坂時,大坂市民的自治機構開始派發藥品,幕府設在大坂的幕府領地管理機構鈴木町代官役所則向所轄各村傳授霍亂預防、治療的方法及法國傳授的藥方等。而后代官役所向各村調查罹患霍亂者的名字、發病時間、治療結果、未使用藥方者的生死狀況等情況。九月以后,又向各村發布經驗證以后的最佳治療方法。
代官役所傳達的預防法包括不暴飲暴食,不吃不易消化的東西,發病之后臥床睡覺,謹慎飲食,保持體溫,并服用芳香散等。吐瀉加劇以后則將龍腦或樟腦放入燒酒用棉布浸泡,在腹部和四肢中輕輕揉搓,然后每小時將芥末泥涂到小腹和四肢上。但是,代官役所的霍亂防治措施僅限于傳達預防和治療方法,并無免費發放藥品、建立醫療設施等舉動。并且,代官役所的防疫措施對象是幕府轄地,可見霍亂疫情之下仍采取的是各領主各自負責的方略。而幕府設立的管理整個大坂及周邊的大范圍地區統治結構——大坂町奉行所則并未出動。
霍亂因全球化而起,防治也只能從全球化本身得到解決。1858年霍亂最初在長崎爆發時,一名叫蓬佩(J. L. C. Pompe van Meerdervoort)的荷蘭海軍軍醫正受幕府之邀在長崎教授醫學。霍亂疫情爆發后,蓬佩隨機向長崎奉行所建議采取衛生防疫措施。長崎奉行所接受了蓬佩的建議,在市內發布注意事項。雖然此時的歐洲醫學仍尚屬幼稚,對霍亂成因及霍亂菌尚無認識,但蓬佩所傳授的不吃生魚、生蔬菜等預防法還是收到了一定效果。根據蓬佩統計,長崎共1583人感染,767人死亡,死亡率48%,但對于一個六萬人左右的城市而言已經實屬不易。當時的江戶死者可能達到三至四萬人。蓬佩將荷蘭的防疫法傳授給幕府醫官松本良順,而后廣為傳播,此外,他還在文久元年(1861)建立了日本第一座西醫醫院(長崎養生所),給開國伊始的日本樹立了良好的西醫形象。
大阪市內的適塾
江戶時代的日本已經能通過長崎這一對外貿易的窗口接受西方醫學知識,并形成了獨立于中醫之外的“蘭醫”(蘭即荷蘭)傳統。當時在大坂的蘭學塾適塾(大阪大學的前身)有位叫做緒方洪庵(1818—1863)的蘭醫,他在給弟子的信中說到,八月中旬起大坂霍亂肆虐,他在看過松本良順送來的蓬佩療法之后,感覺仍頗有欠缺,于是當機立斷,緊急翻譯了三部西醫著作當中關于霍亂的部分,再加上蓬佩的療法,于八月下旬出版《虎狼痢(霍亂)治準》。這本小冊子中提到的藥物是西藥奎寧,但根據多次臨床治療經驗之后緒方洪庵發現對于日本人體質而言,原書中的奎寧劑量過大,于是做出了調整。而后,對上吐下瀉的患者使用鴉片和嗎啡,對肌肉痙攣者使用溫水擦拭等等。緒方洪庵所記錄的已經是當時最新的霍亂治療法。緒方洪庵將這本小冊子印刷了一百冊,而后免費發放。
緒方洪庵在2009年大火的日劇《仁醫》當中也有出場,這部電視劇當中還出現了文久二年(1862)霍亂的情節。緒方洪庵作為西洋醫學所頭取在劇中和南方仁醫生并肩作戰。另外松本良順也在劇中出場。緒方洪庵和蓬佩所代表的已經是當時西方醫學的前沿。二人在安政五年霍亂疫情中的努力,正是日本由傳統醫學到西醫的轉折時刻的寫照。
《仁醫》劇照
參考文獻:
村田路人:《安政五年のコレラ流行と醫療行政》,《適塾》第43期,2010年。
峰岸純夫:《中世災害?戦亂の社會史》,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年。
高橋敏:《幕末民衆の恐怖と妄想:駿河國大宮町のコレラ騒動》,《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第108期,2003年。
酒井シズ:《病が語る日本史》,東京:講談社,2008年。
梅溪升:《緒方洪庵と適塾》,大阪:大阪大學出版會,1996年。
鏈接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73862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