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真正的價值在于回到人的主體性最近,某大學一位女老師和她的哲學思維課程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并引發多方爭議。一些評論者甚至很不客氣地稱之為“心靈毒雞湯”。其實,這位學者強調大學生要珍惜自我,學會優雅地生活,這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她把政治思想課上成人生修養課,可以說也是別開生面,在教學創新上也是另辟蹊徑的可貴探索。雖然我個人不一定很喜歡視頻中她擺動幅度過大的的講課姿態,但也不至于反感。這位女學者引起最大爭議的是,她曾經在講座上說過“與黑暗和解,黑暗就不那么黑了”這樣的話。要客觀地理解她要表達的真實意思:這位學者的原意,并不是要和我們通常理解的人性的罪惡與道德上的黑暗和解,而是主張要與生活中的不完美(例如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等)和解;與人內心的幽暗面和解。但她表達得或許太過于文學化,在講述過程中又沒有對自己使用的概念作嚴謹的定義,容易在社會上產生誤解。合理的說法,應該是"要與內心對生活的完美主義妥協,與人生的不完美和解,心情就會平和些了,由此產生的焦慮與挫折感也會有所消解。"她的講座,作為思想百花園中的一支新秀,還是有著積極正面的意義的。我們絕不能搞誅心之論,無限上綱,斷章取義,攻其一